馬云到盒馬鮮生門店走了一遭,這個不為人知的阿里“親兒子”便被推到了聚光燈下。
某種程度上,盒馬鮮生正是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業態上的一枚棋子,除了它之外,還有天貓超市、喵鮮生、易果生鮮等組成了阿里巴巴生鮮業務矩陣,而在此之前,阿里巴巴還投資了三江購物。
線上線下相結合,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業態正玩得風生水起。實際上,所有這些熱鬧的背后,一個不容忽視的大背景正是社區商業、便利店業態的崛起。
一邊是傳統百貨業日益黯淡,一邊是社區零售業步入快速發展期。中國的零售行業,正在醞釀著日漸清晰的商業形態的變革。不久前,商務部發布的《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和《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6/2017年)》也正揭示了這一變化趨勢。
人們都在說要把握“風口”,對于食品行業來說,零售業態的這一變化或許正是下一個“風口”!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2017年已經過去一半,對于零售業來說,最受關注的字眼莫過于“關店”。
數據顯示,大潤發、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永輝、永旺上半年共關店22家,其中沃爾瑪關店數量最多,達16家,家樂福關閉2家,大潤發、永輝、麥德龍、永旺各關閉1家。
關店動作最為頻繁的非沃爾瑪莫屬,上半年共關閉16家門店,其中浙江和江蘇各關閉3家,安徽、河南各關閉2家,北京、廣東、福建、河北、湖南和陜西各關閉1家。沃爾瑪第一季度關閉5家門店,第二季度關店數目激增到11家,翻了一倍多。
然而與大賣場的紛紛關店相對應,社區商業、便利店的發展則呈現一派紅火的態勢。
6月22日,商務部發布的《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7年一季度便利店景氣指數為72.2,高出榮枯線22.2,體現出從業者對行業發展趨勢總體持樂觀態度。
報告指出,行業管理者對行業銷售增長、主營業務利潤以及營商環境等方面信心充足;門店經營者在門店銷售增長、來客數量、營業利潤等方面持積極態度。
從2016年度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看,全國便利店總體規模高速增長、中西部城市發展勢頭迅猛、競爭進一步加劇等趨勢明顯。
其中,深圳、太原、長沙、東莞、廈門、鄭州、上海、北京、廣州、烏魯木齊綜合指數排名位列前十。
一邊是傳統百貨業日益黯淡,一邊是社區零售業步入快速發展期。中國的零售行業,正在醞釀著日漸清晰的商業形態的變革。
社區商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2016年11月,阿里巴巴入股三江購物,旗下的淘寶便利店先后進駐杭州、上海、寧波。
2017年2月,京東集團宣布年內將在全國開設1萬家家電專賣店;兩個月后,京東集團“百萬便利店計劃”出爐,預計未來5年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
阿里、京東之所以看好便利店業態,絕非一時興起。在7月3日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6/2017年)》(下稱報告)中,數據顯示,中國的實體零售業出現了結構性回暖:便利店、社區購物中心等社區商業由于正在進入黃金發展期,由于選址空間大、貼近消費者、營業時間長等優勢,在互聯網技術改造后的社區商業正在各個社區快速擴張、滲透。
▲2014-2016年主要實體零售業態增長情況
商務部的報告指出,在宏觀經濟增速不斷放緩,場地租金攀升、企業利潤下降的大環境下,門店越開越小,儼然已成為我國實體零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
在此背景下,便利店、精品超市、社區型購物中心等社區商業將成為零售企業尋求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社區商業已經進入黃金發展期。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便利店行業的門店總數同比增長9%,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3%,門店數量與銷售規模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尤其是便利店單店營業面積小、選址靈活,有利于其快速擴張。
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范圍百貨與購物中心業態關閉56家門店,大型超市業態關閉129家門店。而“最后一公里”社區商業仍處于初級階段,以每百萬人擁有社區便利店店鋪數量統計,日本388家,臺灣地區425家,中國大陸城市平均為54家。
據熟悉臺灣便利店系統的人士介紹,目前全臺灣有超過一萬家便利店,統一旗下的全家有3000多個,7-11有5000多個,還有諸如OK等其他的一些系統。臺灣一共有2300萬人口,有300萬人常年在外,平均下來每2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
所以說,在中國市場,社區商業、便利店還有著廣闊的成長空間。
便利店+電商,未來想象空間巨大
消費領域著名專家、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的便利店和以往不同,前者是基于O2O概念拓展的新型業態,雖然看起來仍是實體零售業,但都離不開線上線下的互動,比如通過云藏儲進行分倉、通過大數據實現就近配送。除了便利之外,更多地引入了電商的基因,這是便利店發展火爆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趙萍指出,中國的社區零售在更適應消費者需求的網點選址上具備更大空間。此前,實體零售業大都位于城市商業中心和地區商業中心。目前,商業中心,尤其是三四線城市購物中心出現了嚴重的結構性過剩。而社區層面上,還有不少黃金網點可供挖掘,小型的、便民的社區業態在選址、節約成本上也有更大空間。
伴隨著我國社區零售整合化、全渠道發展進程逐步加快,投資成本低、成熟周期短的社區零售必將成為支撐行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從長期的發展來看,“小而美”的社區化零售業態將更符合新形勢下消費市場的客觀需求。
▲便利店內的鮮食區
趙萍表示,社區商業不僅是“小而美”,也可能是“大而美”,在電商整合以及大型零售企業開始布局便利店的背景下,可能會逐漸形成以便利店小業態為主的大企業。
一個典型就是連鎖品牌化便利店的快速擴張。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2016年我國連鎖便利店品牌超過260個,門店數達9.8萬家,同比增長9%;銷售額達1334億元,同比增長9%;單店日均銷售額達3714元,同比增長4%。
在趙萍看來,連鎖有利于對便利店的統一配送,并形成自身的品牌效應,集客能力比其他單店更強;通過統一管理統一運作,更容易與電商平臺相結合,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發展O2O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