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14:32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12月7日,河南一家火鍋料企業的銷售負責人李樂到山東、河北、安徽等幾個北方市場轉了一圈,卻發現很多企業都在加大促銷力度。
來自山東的幾個品牌,如惠發、佳士博、成友、江正等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促銷力度,這讓李樂很納悶,不是沒多久前大家還嚷嚷著漲價呢嗎?怎么一轉眼間又都紛紛降價了,這到底是鬧的哪一出。自家企業的銷售政策到底該怎么調整,李樂一時之間也有些無措了。
從今年9月底開始,火鍋料漲價的序幕最先從福建拉開了。以安井食品等幾家大企業為首,漲價的通知接二連三飛了出來,由南而北,遍及我們所知的大多數企業,以至于大家整個國慶假期的節奏就是:不是在漲價,就是在醞釀著如何漲價。
整個10月份,從廠家到經銷商,各個利益相關方似乎都在這種博弈與焦慮之中度過。
然而,結果終究還是沒有出乎意料。這波“雷聲大雨點小”的漲價潮在絕大多數企業遭遇“流產”,甚至近日記者又從內部獲悉,部分企業的價格不漲反降,劇情似有反轉之勢。
這未免就尷尬了。
那么,這場“不約而同”的“漲價門”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記者對真相展開了調查。
保持隊形,統一口徑
“相約”進入調價時間
通知: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居高不下,9月份以來魚漿原料也大幅上漲1500~2000元/噸,再加上9月21日起國家限制物流超載,導致物流成本上漲30%左右(原料和運費成本雙重增加),諸多外力因素導致產品綜合成本增加5~8元/箱,已遠超公司所能承受的壓力。
為此,公司決定10月1日起實施部分火鍋料產品漲價,大致為肉制品漲價2~3元/箱,魚糜制品漲價3~5元/箱,具體做法為減少當月促銷力度。而且從即日起也不再特批10月份額外促銷政策。
9月27日,一份以無錫安井食品營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井食品”)的名義發出的漲價通知在行業人士的朋友圈里廣泛流傳。事后經證實,這一漲價通知確實系安井食品所發,而這也拉開了火鍋料行業此輪調價的序幕。此后的整個國慶假期,所有從事火鍋料行業的人,微信朋友圈里都充斥著一個接一個的企業漲價通知。
整個10月份的上半月,從福建到廣東,再到山東,整個行業都彌漫著調價的氛圍,各家企業也好像約好了一樣。除了安井食品,僅記者所見到的發布了漲價通知的企業就有福建的海壹、佃牧、坤興綠色、興威、水手、升隆、天清,汕頭的達濠李老二,還有山東的佳士博等等。當然,沒有見到的還有更多。對于火鍋料行業而言,這是一次遍及全行業的價格上調。
仔細看各家企業的漲價通知,可以發現價格上調的幅度基本相當,每箱價格上漲都在2~5元,個別上調幅度大的企業每箱上漲了5~10元。而操作手法,都是相應減少促銷幅度。
至于漲價的原因,企業也都不約而同歸結到了兩個方面:第一是原材料成本上漲;第二是物流成本上升。而且口徑也出奇地相近,正如安井食品在通知中所言:“原材料成本每噸上漲2000元左右,物流成本提升了30%上下。”對于一些以牛羊肉為主要原料的企業,據其所言,原材料上漲幅度更大,每噸上漲甚至要達到5000元。
對于導致漲價的兩方面原因,生產企業所言也確是事實,尤其是從9月21日開始實施的物流新政策,直接導致了企業運輸成本的增加。
從9月21日開始執行的“規定”被物流業稱為“史上最嚴”,是因為其對貨車總重超限超載標準做了重新認定。
第一個變化是國內執行12年的貨車超載超限標準噸位全線降低。如6軸及6軸以上貨車載貨量由55噸變為49噸,又如二軸貨車的載貨總重不得超過18噸。上述兩類貨車是國內長、短途汽車貨運的核心主力。
第二個變化是“規定”對車貨的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進行了明確界定。以6軸車為例,其總高度從地面算起不得超過4米,車貨總寬度不得超過2.55米,車貨總長度不得超過18.1米。又如兩軸車,車貨總重應不超過行駛證標明的總質量。
而且對于違規的處罰也是相當嚴厲。根據“規定”,每超過標準一噸罰款500元,最高不得超過30000元。如未向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申請大件運輸許可,視車貨超高、超寬的狀況,將處以200元以下、200元~1000元、1000元~3000元的罰款。這也就意味著,以往業內利用改裝車輛、車型調整、貨品組合解決超載,今后已不可能了。
對于冷凍食品生產企業而言,產生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安井食品鄭州辦事處負責人臧文達表示,原來一車貨可能裝3000箱,現在只能裝2600箱了,這樣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
而且對于冷凍食品來說,必須要借助于冷鏈物流,與常規物流比起來費用更高,在成本中的占比也更大。在某業內人士做出的一份問卷調查中,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33%表示物流成本在其銷售額中的占比在10%以上。
正如福州大串想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助所言:“物流成本的上升,最終會轉化為生產商或銷售商的銷售成本,使原來薄如紙片的利潤更加難過。”
在物流成本增長之外,原材料成本的提升也成為促使此輪產品調價的重要推動因素,而且豬肉等大宗原材料早在今年年初開始,就一直保持高位。
在今年3月份的消費淡季里,豬肉價格就出現了逆市大漲,當時的數據顯示,白條豬的批發平均價為每斤11.50元,去年這個時候的價格只有7.15元,年同比漲幅超過60%,已是近四年來的最高價。
豬肉價格的上漲,已經對生產企業的成本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因為豬肉價格拉動,以及前期供應量減少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作為另一個大宗原料的雞肉,今年也進入幾年來的高位。從今年1月起,雞肉產品綜合售價也加入強勢上漲之列,雞肉分割品雞爪、雞翅、雞腿售價持續大幅上漲,隨后,雞胸肉售價大漲,去皮大胸肉從7000元/噸逐步恢復至8000元/噸。2月29日,雞胸肉售價聯合大漲,一天報價3次,由8000元/噸直躍至10000元/噸,在最高峰時,一度升至14000元/噸。
此番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給火鍋料行業帶來較大影響,今年整個上半年,豬肉、雞肉等大宗原材料都保持在幾年來少見的高價位狀態。
同時據業內人士介紹,作為火鍋料行業的另一個重要原料,來自湖北等地的淡水魚糜,在八九月份也大幅上漲,從之前的每噸13500元漲到了15500元左右。原因是今年淡水白鰱魚的養殖量本來就少,而且夏季里的洪水導致當地淡水魚養殖業遭受了巨大損失,白鰱魚價格也水漲船高。
這些都成為火鍋料生產企業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也使得很多企業在此輪調價中達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不過,在另外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原材料成本上漲雖然順理成章成為了企業調價的理由,但其實從七八月份開始,作為主要原料的豬肉價格就已經開始回落,在下半年的旺季里,對生產企業的影響其實并不大,甚至與上半年相比,企業在原料成本方面還要更輕松一些。
數據顯示,豬肉價格在經歷了上半年的瘋狂上漲之后,從6月份開始全國整體的豬肉批發價格已經進入持續的下跌通道。主營生豬養殖的牧原股份近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商品豬的銷售價格已經持續4個月下跌,9月均價比5月份累計下跌14.6%。養殖規模更大的溫氏股份公布的銷售簡報同樣顯示豬肉銷售價格持續環比下跌。
除了國內豬肉市場自身的周期外,國內豬肉價格也受到來自美國等海外市場廉價進口豬肉的沖擊。大致估算,美國豬肉均價僅相當于中國的1/3左右,即便加上關稅和運費,仍然比國產肉便宜。盡管豬肉進口受到嚴格管控,但今年以來已經有所放松,中國進口豬肉數量猛增。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8個月,中國豬肉進口已經達到113萬噸,遠超去年全年進口量,相當于2014年進口量的兩倍多。
與此同時,雞肉價格與年初高峰期的14000元/噸相比,也早已進入穩定階段,保持在每噸9000元左右的水平。雖然淡水魚糜的價格上漲不少,但是市場占比更大的海水魚糜價格相對保持穩定。
因此上述業內人士也覺得,此輪火鍋料行業產品價格上調,將原因歸結為原材料成本上漲,似乎顯得頗為“牽強”,目前來看,在今年冬天這個旺季里,原料端對行業基本不會造成什么影響。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