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216:57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冷凍食品/李雋向上對接國外廠商、大型進口貿易商,向下對接批發商、加工廠、餐飲機構,好肉網很快收獲了一批忠實用戶。以撮合交易為主,在咨詢、金融等基礎服務之外,好肉網針對餐飲用戶開展了肉類供應鏈服務,在大連地區收效顯著。
從標準化程度高的進口牛羊肉切入
“做肉類B2B,最重要的一環是產品的標準化。相比國內牛羊肉產品來說,進口牛羊肉的標準化程度更高,有利于開展業務。”好肉網CEO姜華接受牛羊新觀察記者采訪時表示,“另一個初衷則是,目前牛羊肉交易痛點太多,過手率太高,行業整體效率有待大幅提升。”
近幾年,與牛羊肉行業連番增長的市場規模不相稱的是,行業信息仍舊極其不對稱。據悉,進口牛羊肉從一級進口商到消費終端,要“過8手左右”,中間的利潤率從8%到40%不等。“由此我們認為,理應將更上游、更穩定的貨源,提供給下游用戶,提升行業效率。”姜華說。
以線上撮合交易、交易員制為主業務,好肉網搭建起了一個上有國外廠家、一級進口商、大型貿易商,下有中小型貿易商、加工廠、餐飲機構等用戶的供應鏈條,還有線下服務人員全程跟蹤訂單進度。
“目前,我們已經與國內200家左右的進口商及貿易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包括海底撈、豪享來在內的多個一線餐飲品牌都是我們的終端用戶。當用戶缺某一種貨,我們會幫他們對接像中糧這樣的大型進口商,他們的SKU豐富,貨源穩定,很快就能解決問題。”姜華補充說,好肉網提供的撮合交易服務是免費的。
被忽視的下游餐飲端
經過近兩年的實際運營,姜華發現,即使好肉網覆蓋的范圍越來越廣,在整個肉類交易鏈條中,有些環節的痛點仍舊無法被解決,比如中型餐飲店的食材供應問題。
“坦白講,之前我們一直比較關注從進口商到貿易商再到加工廠這段鏈條,不太關注餐飲。因為我們希望把GMV做得更大些,加工廠的成交量顯然更大。后來經過大量市場調研我們發現,鏈條更下游的餐飲端才是最需要被服務的用戶。然而,當我們嘗試讓它們與進口商、大型貿易商對接時,卻根本對接不上。”姜華分析,對接不上主要有三大因素。
①量級。雖然進口商、大型貿易商擁有充足的SKU,供貨量大且穩定,供應餐飲客戶沒問題,價格優勢也很明顯,但兩者的量級不匹配。
②服務。幾乎所有的上游進口商及大型貿易商都不提供服務,但后續服務對于餐飲端來說很必要。
③貿易習慣。進口商喜歡低頻、大額采購,一批貨最好被一兩個客戶購入,不僅省事而且有利于資金回轉,但是餐飲端的采購基本是高頻、小量的,因為它們的資金有限,倉庫容量也有限。
基于以上情況姜華認為,好肉網只能通過自營的方式服務餐飲用戶,目前該業務正在大連地區開展,已覆蓋到了百余家餐飲店。
增設餐飲供應鏈
對于加工廠、大型貿易商等用戶,好肉網是不碰自營的;對于餐飲用戶,如果只是把小型貿易商介紹給他們,在姜華看來,意義不大。“當供應鏈走到小(型)貿易商這里時,無論是產品供應還是產品價格都已經不穩定了,這是它們的先天弱點,所以能夠對接上游貨源才是解決之道。”姜華說,雖已涉足自營,好肉網仍舊以撮合交易為核心業務。
姜華回憶,曾經有個中型餐館找到好肉網想采購牛小排,因為那段時間線下牛小排市場較為缺貨,這家餐館的原供應商已不能正常供貨。經過對接后,好肉網工作人員給這家餐館帶去了12種牛小排。“老板當時就驚呆了,他原以為牛小排只有一種,沒想到我們拿去了多個國家的牛小排,當然這還不是全部(的牛小排產品)。所以在撮合交易的同時,我們也對產品做了不少科普工作。”
“小(型)貿易商能為餐飲客戶提供十多個SKU的產品就不錯了。我們目前已經有幾百個SKU,能夠滿足火鍋、燒烤等餐飲終端的產品需求。”姜華透露,在供應鏈之外,好肉網后期還將設立區域性“好肉倉”,為用戶提供系統、全面的服務。
沒有“獨角獸”,都在摸索中
從好肉網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其業務范圍和方向也在不斷調整和升級。2017年被姜華評價為牛羊肉業的“大年”,不僅有高價,而且有市場,貿易商只要進貨,就能出貨,因此壓貨和資金短缺的現象比較少,大家可以隨時補倉或出清變現。
“正是因為今年的行情一路狂飆猛進,好肉網的重要板塊——供應鏈金融進展得不是很快。在探索供應鏈金融的過程中,我們也深刻體會到風控模型的重要性,這一點需要操盤者重視再重視。”姜華說。
對于近幾年層出不窮的凍品B2B平臺,姜華認為,最終成功與否與創始團隊有著直接關系,“基因很重要”。在他看來,凍品B2B市場足夠大,而現有的凍品B2B平臺都還處于萌芽期,仍處在摸索階段。
“哪個平臺能把區域市場的一種業務吃透做細,就已經成功了。但現在看來,大家都不夠成熟。”姜華評價,“這是一個沒有‘獨角獸’的市場,也是一個擁有無限潛力的市場。”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