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216:48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姚冰冰生姜不僅是老的辣,老生姜中難纏的姜絲,更可能給食品生產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煩惱。
?冷食傳媒記者 | 姚冰冰
前幾天,我們曾報道某企業的水餃中被投訴吃出一段“麻繩”, 詳見《水餃中疑似吃出“麻繩”,食藥監受理投訴文件現“穿越”笑話》。
冷食傳媒記者發現后臺的評論很有意思。多位用戶留言表示,水餃中的“麻繩”可能是姜絲、蔥絲或者肉筋。
比如下圖中的細絲,出現在餃子餡中,常被誤認為是豬毛、麻繩或別的東西,其實就只是姜絲啦……
具體到這件事,由于沒有對異物進行檢測,我們無法判斷異物的真實成分,但既然有這么多專業粉絲如此留言,不妨打破砂鍋問到底:到底有沒有可能是姜絲、蔥絲或肉筋?
冷食傳媒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從業20多年的冷食行業資深人士,看看他們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以及餡料加工過程如何避免這種“事故”。
1小姜絲帶來大煩惱
先從評論中呼聲最高的“姜絲”說起。姜在炒菜、拌餡時起到調味作用,應用非常廣泛,很多食品工廠加工水餃都要用姜調味,姜絲到底有沒有可能混進餃子餡?
資深從業者王某講道,自己幾年前就處理過一起“消費者在餃子里吃出‘豬毛’”的投訴事件,其實所謂的“豬毛”就是一團姜絲。姜絲凍后發白、微微偏黃,看起來確實很像沒有弄干凈的“豬毛”,但用打火機燒后無蛋白燒焦的味道。
河南云鶴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研發副總經理張力爭認為,姜絲有沒有可能混進餃子餡,主要看食品廠家使用的設備。以前食品廠家常用小型絞肉機或小型盤式切菜機處理姜,姜絲確實不易切斷,有這種可能性。
“嫩姜相對容易切碎,老姜失水后易出絲。其實留意下,家庭烹飪過程中切姜,也偶有姜絲出現。”冷食生產管理專家關文科說,從業多年,的確在水餃生產過程中發現過姜絲,而且很難避免。
關文科解釋,很多企業用絞肉機處理姜,由于把姜單獨放進絞肉機里很難絞成姜末,企業就會把姜和肉按照既定比例放進絞肉機,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成團的姜絲。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姜絲很有可能混進餃子餡里。
2干蔥葉、肉筋等表示不服
俗話說,打斷骨頭連著筋,藕雖斷了絲還連……可見這類“筋”和“絲”有多難纏。
不只是姜絲,蔥絲、芹菜絲、肉膜等也會出現類似的麻煩。
“芹菜絲、蔥絲等纖維很容易纏繞在機器的絞龍上。”關文科說,他也處理過異物疑似“塑料”的投訴,用打火機燒有蛋白燒焦的味道,但其實是肉上的薄膜干了之后,加工在餃子中很像“塑料”。
張力爭就表示,觀察上次報道中的異物圖片,可能性最大的是姜絲,也有可能是干蔥葉,干蔥葉在多次攪拌后的狀態也很像“麻繩”。當然也不排除異物就是麻繩的可能性,因為一般都用麻繩捆菜。“評論中還有人說像肉筋,肉筋多次攪拌后的狀態應該像‘塑料’,和該新聞事件中的圖片不太一樣。”
一些設備廠家還推出了大塊豬牛羊肉斷筋機,有需求才有市場,說明肉筋確實也有這樣的煩惱呀!
3如何避免這種“事故”?
姜絲、蔥絲、肉筋等雖然對人體沒有壞處,但對消費者來說,畢竟是一次不愉快的體驗。那么該如何避免這種“事故”呢?
“試過好多設備,切菜機、切丁機、粉碎機等,老姜姜絲都切不斷。長長的姜絲堆在里面出不來,斬拌機加工也切不斷。”冷食傳媒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一些食品行業論壇里,就有人讓幫忙推薦姜末加工設備,解決姜絲問題。當時網友出了幾招分別是:先粗碎后細碎二次切碎、某品牌的姜泥機、某品牌的切蔬菜機等。
張力爭也表示,現在很多企業已使用專業的姜末加工設備,來規避這些問題。
“前處理過程中,看到成團的、集中的纖維一定要剔出去,直接扔掉或者補凍后二次放進絞肉機。也可以從設備選型上優化,改用斬拌機或者專業的姜末加工機械。”關文科說,目前,他所在公司的高端水餃,是取姜軋碎、過濾后的姜水調味,用姜水代替姜末,完全避免姜絲出現。
此外,關文科表示,一旦有投訴發生,即便確實是對人體無害的姜絲或肉上薄膜,廠家也要高度重視,積極處理,第一時間消除消費者心中的顧慮。“其實回到該新聞事件中,判斷到底是不是姜絲也很容易,用打火機燒,姜絲和麻繩的味道是不同的。”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