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14:24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近兩年,以自熱火鍋、自熱米飯等代表的方便自加熱食品迅速成為一種備受歡迎的網紅食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火鍋大品牌和大型食品公司紛紛跟進。
據海底撈火鍋底料的供應商“頤海國際”發布的2019中報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其自熱產品收入3.41億元,同比增長216.7%,業務占比達20.6%,僅次于火鍋底料。
消費者追捧、商家緊跟,市場呈現一片大好景象,但嚴重的市場同質化以及食用安全問題等也讓自熱火鍋等新型方便食品變得良莠不齊、隱患重重。
那么,這種“自熱”類新產品是如何成為長青品類,當下如何繼續進擊市場,下一步的發展又將會如何走向?
1
從網紅到日常必備:
成本低、利潤高、渠道廣
顧客需求穩定增長
自2015年開始萌芽,2016年下半年逐漸起勢,到2017年迅速擴容,自熱火鍋從大眾不知何物到紅遍全國仿佛就在一夜之間。這個食品界“網紅”屬于升級的方便食品,同時又是人們經常在線下消費的食物,自熱火鍋迅速積累了近百億市場,并很快吸引傳統食品企業、餐飲企業入局。
2017年3月,大龍焱的隨身鍋上市,德莊和小龍坎于同年3月推出自熱火鍋,海底撈7月份大舉布局自熱火鍋。2018年,“方便面雙雄”之一的統一也宣布進軍自熱火鍋行業。
為什么一個小小的自熱功能,就讓市場大佬們緊步跟隨?
分析來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種產品的形式使顧客獲得了接近火鍋的用餐體驗,但所花費的成本相當低。以自熱火鍋為例,它的核心賣點之一就是能夠自己發熱將食物加熱煮熟,而這種發熱原材料都是工業產品,成本非常低廉。除了發熱包,其它的原材料也很容易組合而成,甚至很多自熱火鍋都是“多方代工、組裝出品”,如經銷商是某電子商務公司,而底料、配菜、發熱包、外包裝等則分別由不同材料廠家進行代工生產,以此來降低成本。
對于大型食品公司和自有供應鏈的餐飲企業,獲取原材料并進行食品化加工組合就更加容易,比送到門店進行堂食經營更加節省成本。而因為和“火鍋”密切相關,這種方便的自熱食品的售價并不低廉,包括海底撈、小龍坎、德莊等品牌在內,一盒肉食口味的自熱火鍋凈重為400多克,其中肉食品含量不到四分之一,而售價均集中在38~40元之間。據業內人士透露,其成本大概只占了售價的三分之一。
這樣來看,自熱火鍋確實是一門“低成本高利潤”的好生意。
數據顯示,2017年方便小火鍋在雙十一的方便速食品類線上銷售占比達20%。2018年雙十一當天天貓賣出453萬份自熱火鍋,相比于2017年雙十一的170萬份同比增長了2.7倍;2019年雙十一的數據還沒有官方細化的統計,但根據企業自己的數據,統一的速達面館自熱面截至12日00:00,6.5萬份已全部熱銷售罄,銷售量為去年11月同期的近10倍。
從當年在成都糖酒會上一炮而紅,自熱火鍋市場穩定增長的這三年,說明了這個品類擁有很大的容量和市場空間,而銷量每年持續增長,也意味著它已從網紅食品回歸到常規大品類。
2
經營三大趨勢:
從代工貼牌的小公司到大公司、
從火鍋到面食米飯等多品類、
從線上到線下
自熱火鍋還是那個自熱火鍋,因為從網紅走向大眾、從嘗新鮮變為日常剛需,市場也在發生著種種變化,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三個趨勢。
1
經營者的變化
三年前自熱的方便火鍋忽如一夜春風來,市場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只要涉足進來的企業都能快速借助流量紅利,帶動自家的產品銷量。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市場上月銷售達千萬元的方便小火鍋企業就出現了近10家,大約有20億元以上的市場規模。
這些企業往往沒有專門從事方便食品的生產銷售,而是多依靠“代工”,食材、包裝和發熱包都是經過多方整合而來,通過自己的線上渠道統一售賣。這種企業一般沒有強大的供應鏈做支撐,也沒有強勢的品牌效應,僅僅依靠自熱火鍋市場空白但需求驚人的藍海期來獲得銷量。換言之,這類企業的實力有限,如果在這一階段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壁壘,隨著強勢企業的進入,生存將會越來越難。
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熱火鍋的需求量穩步提升,大型餐飲企業和食品企業開始陸續入場,并且憑著強大的品牌效應,將原本購買小品牌的一部分消費群體吸引過來,品牌兩級分化態勢加劇。
現在市場上被廣泛認可的自熱火鍋,大多出自于海底撈、小龍坎、大龍燚、蜀大俠、德莊、秦媽、重慶小天鵝等餐飲企業。
另外,休閑零食企業也在積極涌入這一市場,如良品鋪子的“方便火鍋”在天貓旗艦店上線,衛龍也推出了自己的“背鍋俠”自熱火鍋,品類熱度持續攀升;相比之下,僅僅依托代加工在網上火起來的品牌,銷量則明顯下滑。
也就是說,無論網紅屬性有多強,自熱類食品的長久發展還是需要依托強品牌勢能以及掌握核心的技術、物流、渠道。最典型的就是海底撈旗下的頤海國際,自2017年下半年切入自熱食品市場以來,增速迅猛,確實,這類企業在成本、產品安全穩定性上優勢更強,打得下持久戰,未來在產品升級上也更有實力。
2
品類的豐富化
自熱技術和全民喜愛的火鍋連接在一起,掀起方便自熱食品的熱潮。
在自熱火鍋的強勢拉動下,自熱米飯、自熱面、自熱酸辣粉、自熱羊肉湯等自熱類食品也陸續出現,甚至一些地方小吃也開始借助自熱技術成為新的熱門方便食品。
自煮米飯是首先一個被帶動的品類,有了自熱功能,人們不用動手切肉炒菜,買盒自煮米飯回家,20分鐘就可以吃到川味宮保雞丁、梅菜扣肉、回鍋肉等經典川菜菜品。
方便面品牌也不甘示弱投入到開發自己的自熱產品,如統一推出了免加熱的干拌面,又推出了新品“開小灶”自熱盒飯,涵蓋了土豆牛腩、宮保雞丁和香菇燒肉等菜品;康師傅則推出了速達面館自熱面,在雙十一期間,南街村也推出了三種口味的新品“自熱火鍋烏冬”。
可以預測,如果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更多特色美食可以借助自熱食品大潮走向市場前端,方便食品的品類內涵將大大擴展和豐富,甚至會分流外賣銷售額的相當一部分比例。
3
銷售渠道的變化
自熱小火鍋作為方便面的消費升級產品,已經逐漸形成類似于方便面的競爭格局,這也就促使商家開始開拓新渠道以進一步打開這個市場。早期,自熱火鍋銷售的主要陣地還是通過微商、京東、天貓等線上電商平臺,僅靠線上并不能覆蓋所有對自熱產品有需求的人群,商家開始積極主動開拓離消費者更近的線下市場,超市、便利店等傳統線下渠道成為鋪貨重點。
這樣一來,線上銷售渠道更多是承擔著品牌傳播和促銷造勢的職能。可以發現,線下渠道正在趕超線上渠道。如海底撈的頤海國際就表示,今年上半年其方便速食品類持續較快增長,正是得益于經銷商渠道持續下沉,例如對便利店、火車站、旅游景點等新渠道的持續擴展等。
以上所有這些發展態勢,都說明了自熱火鍋、自熱食品將會迎來更廣泛、更深層的競爭。
3
發展方向:
滿足更深層需求
依托技術升級打造行業新標準
從嘗鮮需求到固定化需求,自熱火鍋的消費者已經被沉淀下來,對產品有了更多的認知和要求。而在此之前,市場上不時出現的自熱火鍋安全事件,則刺激著行業對產品技術進行提升,行業仍需要統一標準來實現長久的發展。
自熱火鍋盡管已誕生三年,但在食品行業仍是新生事物,屬于《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中食品明細未包含的食品品種,從發熱包到包裝盒等都沒有明確的安全標準。
自熱火鍋食用起來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一不小心出錯便有可能引發爆炸,進而造成燙傷、蒸汽灼傷、觸發煙霧報警器等。
也正因如此,民航系統已經全面禁止將自熱食品帶上飛機,高鐵體系也有不少線路明確禁止在動車上食用自帶加熱的食品。
國家針對自熱食品的安全標準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資質標準是早晚的事兒,誰先做到了提高安全標準,研發出確保安全又能夠降低生產成本的產品并提前布局,就意味著在未來的顧客爭奪大戰中占據有利位置。安全性正成為自熱食品品牌需要構筑的一個技術壁壘。
另外,消費者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更深層、更精細的滿足,也將決定未來自熱食品品牌方的銷量。
自熱火鍋因為不用火、不插電,可隨時隨地吃,這完全契合了當下的懶人經濟和快節奏生活,已經擁有了一部分忠實消費群。據天貓方面數據顯示,自熱火鍋的消費群體集中在00后、05后,其中,18~24歲的人群占到47.75%、25~29歲人群占到19.61%,尤其是大學生和剛入職場的白領階層占比近5成。
自熱食品的消費群已經越來越聚焦,即對便捷和性價比有著較強要求的年輕人群,消費場景覆蓋顧客生活、工作、出行等多個層面。將產品做得更便捷、更新鮮,保留營養的同時保證健康,還能迎合他們的心理趣味,這樣才能滿足其更豐富、更深層的需求。
比如,有的自熱火鍋品牌“自嗨鍋”采用了來自“太空”的FD宇航凍干技術,充分保留蔬菜肉食的營養、風味及外型,還原了食材的真實口味,讓消費者更能有接近堂食火鍋的入口體驗。
在包裝材質上,把塑料材質加熱餐盒改為航空專用鋁餐盒,使火鍋加熱更迅速、更安全,這些都符合年輕消費者對綠色餐飲的追求。
在營銷上,小龍坎火鍋聯合“保利N+公寓”推出限量心情自熱火鍋,強調“帶不走的成都,帶得走的小龍坎火鍋”,宅在家照樣可以享受熱辣美味的火鍋,以此來吸引年輕人;今年雙十一期間,康師傅牽手天貓國潮來打造其自熱面的傳統經典國潮新形象,在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多社交平臺借助博主們進行口碑種草,以戶外必備、高端奢華、隨身面館等內容進行推薦展示……為了攻占年輕人的心智,自熱食品品牌方都不遺余力。
延伸閱讀:
速凍大佬、方便面巨頭紛紛入局,自熱火鍋進入“戰國時代”!
【產品測評】“網紅”自熱小火鍋哪個最值得一試?我們幫你全方位解析!
結語
身為“懶人福音”,自熱火鍋、自熱米飯、自熱面條正在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專家預計,自熱火鍋行業未來5到7年可達到50到15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空間,有望成為方便食品的絕對主力,并同時在餐飲業和食品業掀起一波波競爭浪潮。
未來,安全、營養、便捷方面的技術提升和多渠道拓展將成為自熱類食品競爭的焦點。
來源:筷玩思維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