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615:16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
近日,云南當地媒體報道稱,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村民將當地打私部門深挖填埋進垃圾場的走私牛肉、牛肚、雞腳等凍品私挖出來,賣到市場上。該現象持續兩年多,形成了挖掘、收購、運輸、銷售的一條龍產業鏈。
為何會出現如此怪相,背后有何隱情?對此,記者赴金平縣展開調查。
▲金平縣三家村垃圾填埋場發現的走私品標簽。圖片來源:央廣網
村民私挖被填埋走私凍品
5月12日14時許,記者趕到金平縣金河鎮三家垃圾處理場。在距離垃圾場數十米的位置,記者已聞到一股惡臭。
再往里走,記者看到,凹凸不平的地上堆滿了各種垃圾,往下是一個20米左右的深坑,蛆蟲滿地、蚊蠅亂飛。現場,三臺挖掘機正在挖土回填裸露在外的垃圾。
數小時后,這些垃圾坑被黑褐色的泥土覆蓋。
“我們回填后,準備在上面種點草和樹,綠化一下環境。”在現場指揮作業的金平縣副縣長聞張平告訴記者,他們還將調派更多的工程車前來施工清理,對垃圾場進行平整、消毒、綠化后恢復生態,這里不再承擔生活垃圾和走私凍品的掩埋處理功能。
據了解,三家垃圾處理場是該縣緝私部門填埋、銷毀走私凍品的主要場地,每隔一到兩周,他們會將查獲的凍品拉到填埋場銷毀。
據金平縣委書記楊國椿介紹,4月28日9時許,金平縣打私辦根據有關政策規定,協調縣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畜牧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將4月8日至12日查獲的涉私無主貨物凍品牛肉、牛肚、雞腳等11車共計249噸貨物,運至金平縣三家垃圾填埋場作填埋銷毀。
為防止疫情和被私挖,工作人員根據目前比較有效的處置方式,將燒堿混入凍品,投放到近5米的深坑中,并在填埋凍品表層使用混凝土澆灌進行覆蓋。
填埋、銷毀工作至4月28日17時完成,金平縣公安局派出100余警力24小時值守,強化對填埋現場及往返城區公路巡邏管控,直至5月1日21時,混凝土完全凝固后,警方才撤離三家垃圾處理場。隨后,附近村民撬開混凝土,挖走被填埋的走私凍品。
▲在附近巡邏值守的警車。圖片來源:央廣網
記者查閱曝光的視頻顯示:參與私挖的村民有近百人,他們身穿罩衣,戴著帽子、口罩,下到了四米多深的坑里,把已經填埋進垃圾場的走私凍肉一箱箱挖出來。整個挖掘過程不間斷地持續了30多個小時,直至填埋的走私凍肉被全部運走。
受利益驅使想方設法私挖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怪相?記者走訪三家垃圾處理場附近的尖坡村、牛場村小組的部分村民發現,除了利益驅使,村民法治意識淡薄也是重要原因。部分村民認為,“出點勞動力撿垃圾掙錢又不犯法”。
“參與私挖的村民一晚少則掙幾十元多則上千元。”尖坡村村民盤某告訴記者,私挖被填埋的走私凍品現象已經持續兩三年,金平縣一直在打擊處理,但私挖者每次都與執法部門玩起“貓捉老鼠”的游戲。
盤某還向記者算了一筆私挖走私凍品獲利的經濟賬: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種植香蕉。在市場好的情況下,香蕉可以賣到三四塊錢一斤,市場不景氣則可能賣到一兩塊錢一斤。然而,私挖一斤走私凍品就可以賣到5塊錢,現場一過秤就給錢。
那么,為什么沒有采取焚燒而是采取掩埋的方式?金平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官滿朝說,對于查獲走私凍品的銷毀方式確實不夠周全,但因為凍品是冰凍的,焚燒只會燒掉表皮的一層。當地也嘗試過焚燒,也嘗試過添加玻璃碎片、混凝土、燒堿等物質再進行深埋。可是,在執勤警力離開后,仍有村民想盡辦法把走私凍肉挖出來。
今后,當地考慮買粉碎機,將查獲的物品粉碎,再進行無害化處理。
來源:法制日報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