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714:56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前段時間,速凍料理包頻頻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一波未平,第二波、第三波又接踵而至。
從媒體曝光外賣平臺上,不少商家售賣的并不是現做的菜品,而是通過網絡渠道購買的速凍料理包,到合肥杠崗香食品有限公司涉嫌生產劣質調理包,無論是外賣商家還是速凍調理包行業,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杠崗香事件”的風波還未平息,2018年11月中旬,河南媒體又曝光鄭州米多面多、魏家涼皮、阿信米皮等多個外賣商家的飯菜,是直接加熱速凍調理包做成的,而非商家們所稱的“現炒現賣”。
在某媒體隨后的跟蹤報道中,鄭州多家外賣商家回應:已經在整改之中,將標明哪些外賣用了料理包。
毋庸置疑,這些事件對近兩年快速發展的外賣行業,是個不小的沖擊。不過,這里我想說的是速凍料理包。工廠標準化生產,保質期長,品質穩定,使用方便快捷,擁有這么多優點的速凍料理包,為何會被消費者“嫌棄”?
從媒體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中原因并不復雜:
其一,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杠崗香的生產存在問題,雖是個體事件,但也給其他規范生產的同行帶來了不利影響。
其二,商家對消費者的欺騙是最大因素。
當媒體曝光“外賣是料理包做的”時,有不少讀者留言還是比較客觀的,比如對消費時間集中的外賣行業來講,現做現賣根本不現實;小餐館現做的產品,還不如標準化的安全性高。說到底,徹底“激怒”消費者的是,商家明明用了調理包卻不承認。
2018年上半年,媒體曾報道了一起虛假宣傳事件:
餐廳菜單上寫的是“牛肉丸”,實際用的是“牛肉風味丸”。還有的餐飲企業,使用速凍水餃卻不敢承認。
可以說,使用速凍產品本身沒有問題,但讓它因消費者的錯誤認知,為各種外賣食品安全事件“背鍋”就說不過去了。
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產業鏈上每個環節的努力。如何讓消費者正確認知速凍食品,明明白白消費速凍食品,值得每一位從業者深思。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