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凍豆腐是比較流行的素食產品,以大豆蛋白粉及淀粉為主要材料,采用新型工藝制作而成,是一種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新世紀美食。它不僅保持了豆腐原本的細嫩,更具備特有的Q勁和爽脆,并且湯汁吸收能力超強,配合現代廚藝,可以做出高品質的時尚美味佳肴。
追溯速凍豆腐的起源,其前身是臺灣百頁豆腐。12年前,典發食品(蘇州)有限公司(簡稱“典發”)董事長李文俊將百頁豆腐升級,并把改良后的產品取名為“千頁”豆腐,由此開創了一個細分品類,甚至被業內等同于速凍豆腐的代名詞。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速凍豆腐領域,速凍豆腐的叫法可謂五花八門,有千頁、千葉、千耶、千夜、芊葉、百葉、千層等各種名稱,令人“傻傻分不清”。如今的速凍豆腐市場,也如它的名稱一樣繁雜,品牌眾多,魚龍混雜,是一個“千面”江湖。
現狀1
近年來銷量普遍下滑
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綠源路的河南中原四季水產物流港,是中國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交易最活躍的水產品、畜禽產品加工交易批發物流市場,也是河南最大的冷凍水產品專業批發交易市場,輻射周邊十幾個省、市、自治區。在這個市場里,銷售速凍豆腐的商戶有十幾家。
記者走訪中原四季水產物流港發現,有多個廠家的速凍豆腐產品在此銷售,包括河南恒云、鄭州上佳、豫惠豐以及典發、安井、海欣等。同是速凍豆腐,售價跨度卻很大,每件產品的價格從60元到140元不等,其中價格最高的是典發,140元/件左右,安井的約126元/件。
“全中國可能有上千家在做(速凍豆腐),整個市場體量大概在二三十億左右。”典發財務長張朝文推測道。不過他也表示,能查到數據的只是速凍豆腐這一大類,針對這一單品的總體統計根本沒有。
不過即便沒有明確的數據佐證,安井、海欣、升隆等眾多大企業涌入速凍豆腐市場,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品牌眾多、價格懸殊的背景下,速凍豆腐的實際銷售情況如何呢?
武漢經銷商王翠花銷售速凍豆腐已有四五年,代理了海欣、上佳、豫惠豐等品牌。“以前一箱有六七塊錢的利潤,現在五塊錢都不到,感覺這個市場已經飽和了。”王翠花說,“也許市場整體還有一定的增長,但現在做速凍豆腐的廠家太多了,經銷商也多,具體到我們每個商戶,銷量和利潤都在下降。”王翠花表示,如今速凍豆腐的銷售情況并不理想,去年自家的銷量下滑了20%左右。
這一點在重慶經銷商趙明軍身上也得到了證實。趙明軍是典發的代理商,做速凍豆腐已經七八年了,早些年該產品很火,銷量幾乎年年翻番增長,但去年下滑了10%左右。“現在低價位(速凍豆腐)產品太多了,對我們做品牌產品的沖擊比較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河南某縣城一個凍品商戶也代理了速凍豆腐,前兩年他一天就能售出兩三噸,去年卻一周也賣不掉一噸。
現狀2
仿冒知名品牌現象普遍
速凍豆腐產品有著很強的功能性,它不僅保持了豆腐原本的細嫩,更具備特有的Q勁和吸汁能力,而且煎、炸、煮、烤、燉、鹵等十八般烹法樣樣適用。這也是它受到眾多廠家青睞的原因。
不過同是速凍豆腐,各家產品售價卻能相差一倍以上,其產品品質自然也差別很大,畢竟低價的背后總是以犧牲品質為代價的。
據一位常用速凍豆腐做菜的廚師介紹,如果把速凍豆腐切成大塊來鹵制,因為其中添加了很多調味料,所以不同品質的速凍豆腐鹵后差別就不明顯。但如果做深加工,比如把速凍豆腐切成薄片后油炸或做干鍋,品質差異立馬就見高下了:越優質的產品做出的菜品品質也越高,而許多劣質產品“一炒就碎了”。
整體而言,速凍豆腐是一款渠道產品,很少直接賣給消費者,因而消費者嘗到的是誰家的產品,決定權主要在渠道客戶手中。而餐飲渠道客戶的主流需求是要便宜貨,低價速凍豆腐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也是必然。典發一位不愿具名的代理商就表示,典發的“千頁”豆腐產品品質好且價格比較透明,但很多客戶仍會選擇其他價格不透明但利潤高的品牌,并不重視品質高低。
這樣發展的結果就是,很多消費者認為速凍豆腐越來越不好吃,失去了復購興趣,這對整個速凍豆腐的品類形象都有很大負面影響。
速凍豆腐行業還有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就是仿冒知名品牌,比如仿冒其特有的名稱、包裝等。3月31日,典發發布《辟謠聲明》,稱山東千豆食品有限公司在良之隆2017第五屆中國食材電商節展覽會上展出的千豆豆腐,侵犯典發的專利權。關于典發打擊仿冒品的新聞,自速凍豆腐誕生起基本從未間斷過,在業內早已不是新鮮事兒。
假冒知名品牌的包裝,影響還不算大,關鍵是仿冒品的生產工藝和原料令人不放心。以速凍豆腐的主要原料大豆蛋白粉為例,一包20公斤的大豆蛋白粉,市場價從100多元到600多元不等,原料低價低質,成品品質自然難以保障。有些企業為了使產品更彈脆,甚至違規添加一些東西,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探因
產品定位不同,投入成本差距大
產品價格差距大,品質不一,不應都歸因于劣質產品造成的低價競爭。綜合來看,速凍豆腐品類如今的市場狀況,與各企業對這一產品的定位,以及對生產設備投入上的巨大差異有著密切關系。
從速凍豆腐單品的銷量排名來看,排在前幾名的應該是典發、素天下、安井等幾家上規模企業。然而,在不同企業中,速凍豆腐產品的地位有著很大區別,可謂戰略性產品與利潤性產品同臺競爭。
比如在典發,“千頁”豆腐就是一個超級大單品——在企業總銷售額中,“千頁”豆腐貢獻了95%以上。而在其他一些體量達數億元的火鍋料企業,速凍豆腐可能只是其產品組合的一個有益補充。
此外,到目前為止,速凍豆腐只有企業標準,尚無行業標準。各家企業的生產標準不一,產品千差萬別也在情理之中。
從對生產設備的投入來看,業內各企業的投入力度也不盡相同,用廈門德立機械負責人歐波的話來講,就是“做的是同一個產品,有的廠家用上千萬元的設備,有的廠家用的卻是幾萬元的設備”。
三年前的速凍豆腐市場非常紅火,但生產工藝老舊、配套設備簡陋,生產不連貫,耗人工、費時長等問題亟待解決。為此,歐波專門研制了速凍豆腐自動生產線,將生產時間縮短到2小時,不用像以前那樣,足足等上一夜才能進入下一個生產環節。然而,2017年4月中旬,冷凍食品傳媒記者向歐波了解這套設備的銷售情況時,他給出的答案卻非常令人意外。
歐波表示,這個生產線沒賣出幾條,主要原因是使用門檻太高了。其一,蒸線要上百米長才能達到預期的生產效果,這意味著所需場地面積很大;其二,一條這樣的蒸線至少花費120萬~130萬元,加上前段的輔助設備需要幾十萬元,整條線下來總成本不低于200萬元。無論是置場地還是買設備,前期成本投入都特別大,而速凍豆腐畢竟不是高價位產品,所以絕大部分企業都不愿做這么大的投入。
而行業翹楚典發的生產線都是自主研發的,一條線的成本超過一千萬元,不過這樣的大手筆,業內能做到的為數不多。那么企業都用什么設備生產速凍豆腐呢?
歐波介紹,魚豆腐生產線近幾年很暢銷,它不只能做魚豆腐,還可以做速凍豆腐。不過魚豆腐生產線最長也就30多米,用來生產速凍豆腐,只能把速度調慢一點,生產效率很低。此外,由于線短,速凍豆腐中的TG酶反應時間不充足,做出來的產品口感上也會打折扣。
歐波告訴記者,因為自動化設備成本高昂,95%以上的速凍豆腐廠家用的還是傳統的半自動化設備。
洋洲機械相關負責人楊周也贊同這一說法。他分析,半自動設備的成本僅相當于全自動設備的1/10,在現階段成為主流也是必然。
“這個產品都做爛了。”歐波很遺憾地說。
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