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16:17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如果有什么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那就來兩頓。”國人對火鍋的喜愛可以說有目共睹的。天冷了來一頓火鍋;朋友聚餐首選火鍋;逢年過節吃頓火鍋……
而與火鍋息息相關的食材超市,近來更是深得資本的歡心。那么,資本為何如此鐘愛這種業態呢?在首屆中國火鍋燒烤食材新零售大會上,銀河系創投合伙人徐建海為我們做了分享。
1
徐建海借鑒了美國資本市場,認為食材供應鏈是牛股誕生搖籃,像西斯科等。
根據第三方數據,2018年,我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在5萬億元左右,市場規模巨大。
但是,我國傳統的生鮮食材供應鏈,從上游到下游存在著諸多痛點,比如,上游市場分散;市場規范化和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供應鏈鏈路長;供應鏈周期長;下游需求多樣化、品牌粘性弱。
生鮮零售一直是生鮮食材售賣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主流模式:菜市場、商超、到店+到家、前置倉、社區團購、垂直電商。每種模式特點不同。
催熱近千億火鍋食材零售市場
餐飲連鎖化成趨勢。徐建海表示,餐飲端的這種連鎖化需求,加速衍生了三種市場機會:
一是,下游餐飲連鎖化,加速帶動上游食材需求增長,房租人員成本不斷提高,驅動上游食材工業化、標準化及規模化發展,以尋求更高的收益;
二是,外賣及食材零售場景延展餐飲消費場景:餐飲費用居高不下,食材購買渠道變革,引發某些品類的消費場景向家庭餐桌場景轉移:火鍋+燒烤食材超市;
三是,疫情加快餐飲零售化需求:方便速食。
2018年餐飲行業規模達4.27萬億,復合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其中食材采購規模達8000億元,預計2020年餐飲業營收將超5萬億元,食材采購規模達1.2萬億。其中速凍食品(1400億)是食材工業化很好切入的品類。
具體來看,速凍米面已進入增速較緩慢的成熟期,行業集中度較高,增長主要依靠產品結構調整;凍品切割品、半加工品和水產則處于成長期;預制菜整體處于發展早期,不過對于幫助餐飲向無廚化、去人工化有著更大的提升;相比日本60%餐飲使用預制菜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目前也正在被中國餐飲普遍接受。
徐建海預判,食材工業化進入黃金窗口期,制造型零售成為風口。其中火鍋食材零售市場規模接近1000億元。
疫情則加速了餐飲對于零售化產品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契合懶人經濟。
外賣及食材零售場景延展餐飲消費場景,即火鍋+燒烤食材超市。對于這個業態,徐建海分析其特點和成功要素:
A 業態特點
1、千億市場規模,增速快,至少擁有1萬家門店增量空間;
2、社區型業態離消費者足夠近,解決用戶食材一站式購齊需求,外延火鍋+燒烤餐飲消費場景;
3、主打下沉城市:三四線城市餐飲發展空間大,由于城市規模小,目標群體較為集中,品牌的口碑效應更為顯著;
4、以加盟模式為主,擴張速度快;
5、未來有機會替代一部分生鮮店
① 19年生鮮店爆雷,擠出一批做生意創業的加盟者;
② 火鍋食材屬于凍品與半成品范圍,易配送倉儲,損耗低,毛利高,適合為門店打基礎;未來供應鏈成熟之后再擴展生鮮品類
B 成功要素
1、模式邏輯更偏向于零售化,對于選擇及運營標準化能力的要求高;
2、選品:保證門店品類全,能夠滿足一站式購齊;
3、產品力:只有好吃且有品質的產品,才能夠將用戶徹底從餐飲端轉移;
4、門店運營管理能力:保證加盟商利益與品牌的延續性;
5、全國供應鏈網絡:保證全國門店的產品供應;
他總結認為,生鮮食材行業有以下機會:
一、食材品類上游工業化的機會:消費端及餐飲端變化催生上游的機會;
二、食材超市、零售新業態的機會:需求分層,有供應鏈深度的零售型企業機會;
三、食材消費品牌的產品:餐飲食材零售品牌化的機會。
注:以上圖片素材來自徐建海分享的PPT,如有侵權請告知。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