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309:26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近日,懶熊火鍋獲得近億元A輪融資,截至目前累計融資金額已超億元。據統計,圈內領軍品牌——鍋圈食匯,融資金額達10億元。
資本的關注,讓火鍋食材新零售徹底火起來了。
然而在火爆的市場背后,火鍋食材新零售也有著很多痛點。這種模式的競爭對手都有哪些?又將如何在市場上跑得更遠?
1
火鍋食材市場火爆:
年增3400家企業、品牌融資不斷
今年,火鍋食材市場賽道火爆。
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已經有5300多家包含“火鍋食材”、“火鍋超市”的火鍋食材相互企業。而其中六成的企業成立于一年內,增長3400家,同比2019年增加了216%。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傳統的火鍋食材店外,各大生鮮平臺也蜂擁而至。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設置了“在家火鍋”和“火鍋到家”;盒馬注冊了“盒馬火鍋”,在2019年開始上線火鍋品類,主打30分鐘“外賣到家”服務。
而傳統的火鍋企業和綜合零售也都在加碼火鍋食材生意。九品鍋、川鼎匯、懶熊火鍋也紛紛進軍該賽道,三全、國美、蒙牛等企業也在2020年跨界布局火鍋食材超市,還有已經在火鍋底料方面俘獲大批消費者的海底撈和小龍坎等品牌。
其中,鍋圈食匯和懶熊火鍋在開店規模上呈現了迅猛的優勢,分別以5000家和1000家位列前茅。其中,懶熊火鍋還于去年5月獲得字節跳動的數千萬投資。
作為火鍋食材超市行業老二,懶熊火鍋的成長態勢不容小覷。
2月24日,天眼查顯示,懶熊火鍋已于近日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星陀資本領投,老股東虢盛資本字節跳動跟投,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數字化系統研發和市場擴張。
值得一提的是,僅在2020年,懶熊火鍋就曾先后獲得飯一萌的股權融資、字節跳動的天使輪融資以及虢盛資本的pre-A輪融資。截至目前,懶熊火鍋累計融資金額已超億元。
同時,懶熊火鍋已經宣布了未來上市的計劃:在天眼查的VIP認證資料里,懶熊供應鏈將“謀求在2025年上市”。
看來,大熱的市場給了懶熊火鍋勇氣。2020,懶熊火鍋年GMV(成交總額)已超過2億元,在完成千家門擴張后,新一年的主要精力會放在門店運營上,實現線上電商和線下門店的打通。
△圖片來源:網絡
成立于2019年的懶熊火鍋,提供火鍋食材、中餐成品、半成品,以中原六省為主要區域,發展到現在已開業1100多家門店。
從門店布局來看,懶熊火鍋有堂食和零售兩種門店,其中堂食門店集中在山西,以火鍋為主。零售店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
中原六省目前以加盟方式經營,多為社區店,分布在年輕社區和高檔社區,北京上海則為直營店,以“店中店”方式開設在大型商超或新零售 門店。
2
火鍋食材超市的競爭對手有哪些?
火爆的市場下,火鍋食材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其實,對于到家火鍋,顧客需求的可替代性不少,一是可以直接通過外賣點火鍋品牌的到家套餐,其人均也在50上下,一線城市普遍更高一點;二是通過盒馬等新零售生鮮超市來滿足到家火鍋的需求。這兩者都是火鍋食材超市最有力的競爭。
而從實際體驗度來看,到家火鍋的滿足度肯定比不過到家火鍋品牌,因為餐飲門店有廚房可對食材進行深度加工,餐飲門店在認知上也更接近顧客。對于盒馬生鮮超市,顧客的可選擇權就更大了。
而進一步分析來看,火鍋食材超市的直接競爭對手還來自于餐飲店。
除了人均客單價差距要更低外,來自客戶本身的因素還包括:用戶想出門、難以(或者不想)約人到家、懶得收拾殘局、想要餐飲店的煙火氣、有平價火鍋店選擇……這一來,到家火鍋的顧客需求就泡湯了。
△圖片來源:網絡
這些都是到家食材的痛點,要扭轉競爭優勢,我們認為至少要做到:
一是供應鏈價格要比當地市場便宜,對于想拿貨的有價格優勢,而且食材到消費者手里也要比餐飲門店便宜且更優質,甚至配送方面也要比餐飲門店還更有優勢,更迅速更快等。
不過,我們也不能就此認為到家食材模式價值不足,更不能說懶熊、鍋圈等未來堪憂。資本市場的火熱,就足以說明其存在的價值性。
對于到家火鍋食材的未來,我們認為其對餐飲業有一定的影響和推動。
從模式對比來看,餐飲業唯一優勢就是,有一個可后端加工的廚房以及無條件幫顧客解決用餐的便利性。
此前有人談論過在新餐飲后期,廚師將成為餐飲業的“資金累贅”,其實不然。如果去除了后端加工以及廚師的能動性,餐飲的活力勢必減少。
以奶茶店為例,便利店的飲品解決方案更平價,按理說更貴的奶茶應該沒生意才對,然而事實卻是反過來的。所以我們看出,討論餐飲店要不要去廚師,就如同談論奶茶店要不要去茶飲師,這幾乎是同等邏輯。
同時,隨著火鍋食材超市產品的持續更新,對于火鍋店/燒烤店以及餐飲業的正向發展和迭代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由此看,無論懶熊火鍋這類模式的未來如何,它對于顧客和餐飲業確實有著一定的正向推動力。起碼從這一點,懶熊火鍋就是一個可取且有正向價值的商業模式。
3
細分品類,如何立足市場競爭?
零售系統,超市大賣場細分品類,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分化出新的業態來。比如煙酒飲料這個品類,成為了便利店的主戰場,而且造就了像1919酒類直供這樣的連鎖品牌。
比如休閑食品這個類目,細分并形成了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品牌;屈臣氏、絲芙蘭則是在個人護理這個細分類目下分化出來的新業態和新品牌;名創優品則是在日用雜品品類下分化出來的新業態。
從大賣場中各個類目的細分品類中可以窺見,當某一業態發展程度足夠高,相對飽和,市場就會涌現新的突破口。
而新興的火鍋食材行業或許是同理,冷凍食品,則是在此之前沒有被分化出來的新業態。
雖然冷凍食品開辟了一個新的戰場,但制約性同樣存在。
就目前市場上的火鍋食材市場來看,無論是被稱作行業第一的鍋圈還是第二的懶熊,提供的火鍋食材還集中在肉類、蝦滑以及少量水產生鮮類,很少提供生鮮食材。
△圖片來源:網絡
蔬菜瓜果本身不易保存,損耗很大,而消費者對新鮮的敏感度又很高。尤其是經過加工過的蔬菜瓜果,沒在保質期內售出,連降價處理的資格都沒有。
而且產品客單價很低,比如一份冬瓜,在火鍋店內賣8~15元,但超市內售賣購買價格通常不能超過5元。算上廚師現切的人工成本和自然損耗,都會是現有火鍋超市難以承受之重。
從2018年開始,盒馬也切入火鍋場景。對照盒馬來看,即便供應鏈強大,在實際銷售過程中都采取了嚴格的門店限制,確保損耗率在15%以下。可見綜合生鮮供應實力有限的小品牌,要做火鍋中的生鮮產品,難度有多高。
可生鮮食材,特別是蔬菜類是火鍋場景中必不可少的品類。如果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消費體驗大打折扣不說,火鍋超市的競爭力也會被大大弱化。
火鍋食材超市想要有長足的競爭力,以下三個方面不可忽視:
第一是冷凍的火鍋燒烤食材如何向冰鮮的,鮮活的火鍋燒烤食材發展,畢竟“新鮮”是吃火鍋的第一要素。
第二點是冷凍品類的中央廚房,是否可以延伸到一日三餐的新鮮食材。通過把一日三餐的食材做半成品加工,保證產品的安全健康,便利消費者。
第三是社區店的建店和拓店,如何在社區扎根,形成粘性?與超市形成區別?
市場表現出來的熱度,其實是想借助于門店的數量放大消費者近場優勢,門店越多,品牌名聲也就越大,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就越明確。
盡管火鍋市場已達萬億,但是消費頻次還是不夠。連海底撈創始人張勇都說,“餐飲行業其實是一個非常碎片化的行當,不像微信,用了微信之后就離不開它了。沒有哪個準火鍋店或者餐廳你離不開,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一輩子只吃一家餐廳,總是換著吃的。”
在復購率難提高的情況下,唯有加快擴張步伐,去不斷尋找新的消費者。
你認為,在資本競相入場的背景下,火鍋食材超市將會如何發展?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展會詳情)↓↓↓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