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809:17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6月24日,第三屆中國黔江雞雜美食文化節暨首屆中國黔江雞雜產業發展論壇將在黔江區濯水古鎮啟幕。
在首屆中國黔江雞雜產業發展論壇上,黔江區政府副區長曾祥遠參加活動。他在致辭中表示,黔江雞雜是武陵山美食的“金名片”,是黔江美食大IP,歷史悠久。今年以來,黔江著力實施一鍋雞雜、一個故事、一首歌、一套標準、一批企業、一座工廠、一所培訓學院、一條產業鏈的雞雜“八個一”工程,全國雞雜店鋪已達2300家,雞雜綜合產值突破2億元,產業鏈條初步搭建。
而這一活動也將再次將黔江雞雜這一充滿了地域特色的美食,推到全國各地消費者面前。
和鴨脖、毛肚一樣,雞雜同屬邊角料,但是,鴨脖孕育了周黑鴨,毛肚成就了巴奴,那么,黔江雞雜是否會成就一個全國知名的品牌?
黔江雞雜作為重慶的一張美食名片,能否像沙縣小吃那樣,走出重慶,走向全國?
冷食傳媒記者 | 呂翠平
1
從小炒到煨鍋菜
“長明雞雜”成黔江美食打卡地
“其實,雞雜就像鴨脖和毛肚一樣,都是變廢為寶的經典案例。”,提到重慶的美食名片之一——黔江雞雜,重慶餐飲供應鏈聯盟(以下簡稱“餐供聯”)創始人陳經理這樣說。
△圖片來源:網絡
她介紹,餐供聯是一家鏈接重慶餐飲企業和食材經銷商的平臺,致力于發掘重慶地方特色美食,并助力重慶特色美食走出當地,走向全國。黔江雞雜也是它們在關注的項目之一。
在黔江有眾多的雞雜品牌,長明雞雜就是知名品牌中的一個。
△圖片來源:網絡
關于長明雞雜,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叢書——《重慶寶貝 美食》中有一個故事。
傳統的雞雜是一道小炒菜,出鍋后要騰到盤子里才能上桌。如果吃的慢的話,雞雜變涼后,味道就會慢慢變差。
傳說,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個晚上,“長明雞雜”店快要打烊時來了幾個朋友。老板李長明擔心客人邊吃邊聊會影響雞雜的口感,所以就把雞雜倒在了一口小鍋中,在小鍋下面放了一個煤油爐子,把煤油爐子的火開到最小,讓雞雜始終保持溫熱的狀態,既不會冷掉,也不用回鍋加熱。
△圖片來源:網絡
正是這個小小的改變,讓黔江雞雜從一個普通的小炒變成了充滿儀式感的煨鍋菜。
據了解,現在長明雞雜仍是當地一個知名的美食打卡地。
“長明雞雜店面環境一般,從外面看像個蒼蠅小館子,不過里面空間應該有100多平,盡管面積不是很大,但是很多人慕名而來。”陳經理說。
這種情況也從當前長明雞雜店的經營人陳秋平那里得到證實。
陳秋平女士今年已經60歲了,是李長明先生的妻子,李長明先生去世后,她就一直自己經營雞雜店。她表示,長明雞雜是個老品牌,自己的年紀也越來越大了,不考慮做加盟之類的方式,堅持傳統制作工藝,把老店的好名聲一直保留下去。
2
把黔江雞雜
從一道菜做成一個產業
據《重慶寶貝 美食》介紹,自1992年開始,黔江城區開始出現眾多雞雜專營店,除了上文提到的長明雞雜外,還有國慶雞雜、天龍雞雜等多個品牌也開始蓬勃發展,這讓越來越多人知道了黔江雞雜。
△圖片來源:網絡
黔江雞雜這種自發式的發展,一直持續到2008年,這一年,黔江區文化部門牽頭組織了一次“黔江雞雜源流調研”。
調研的人里有一個名為蘇康的人,他曾經自己開過多家飯店,但是始終對自己家鄉的美食——黔江雞雜情有獨鐘。所以,2007年他回到黔江,尋訪到了李長明,向他展示了自己關于黔江雞雜的遠大規劃:
他想通過辦學,開一個雞雜的黃埔軍校,通過短訓+長訓,培訓出一批批的優秀廚師,讓黔江雞雜走出重慶,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
想在黔江建設一個雞雜的中央廚房和生產基地,讓將來全國各地的雞雜店用料和制作標準都一樣,實現口味的標準化;
還想推動黔江雞雜申報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雞雜的文化內涵,做成百年經典。
總結起來一句話:從一道菜做成一個產業。
2015年,李長明終于被蘇康的執著感動,收他為徒,并將黔江雞雜的傳統工藝悉數交予他。
△圖片來源:網絡
蘇康也創辦了自己的雞雜品牌“蘇鍋鍋”。
在一位知情人士王先生看來,以上情節盡管有夸張的成分,但是基本屬實。遺憾的是,黔江雞雜產業并未能通過蘇康發展壯大,當前,蘇鍋鍋黔江雞雜僅有一家店在正常營業。
不過,黔江雞雜作為一個產業卻在蓬勃發展中,2012年,黔江雞雜協會成立,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黔江雞雜”集體商標注冊。
2016年,黔江雞雜傳統制作技藝榮膺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3
產業連鎖化、現代化發展
黔江雞雜進入新時代
在黔江雞雜集體商標申請的同時,一家名為重慶阿蓬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出現則引領黔江雞雜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速食時代。
△圖片來源:網絡
在阿蓬記出現之前,黔江雞雜主要是一道菜品,消費者僅能在黔江雞雜店品嘗到。而阿蓬記旗下除了有餐飲連鎖外,還有一個阿蓬記黔江雞雜廠,主要生產袋裝雞雜,在超市和線上進行銷售。10個月的保質期,讓黔江雞雜不再是一道僅可在餐飲店品嘗的美食,而是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這款美食。
“我們是用現代化食品工藝對傳統美食黔江雞雜進行改良,實現了黔江雞雜的標準化和現代化。”阿蓬記負責人敖剛強說。阿蓬記旗下有袋裝、盒裝,還有開袋即食等多種規格的雞雜,方便消費者隨時可吃、隨處可吃。
他介紹,當前,阿蓬記僅工廠生產的袋裝雞雜,一年的銷售額就能達到5000萬元左右,此外,還有超過70家的加盟店,兩者合起來,一年的銷售額超億元。
加盟店和袋裝雞雜的快速發展,也讓阿蓬記成為當地發展最快最好的雞雜品牌,當前已經成為唯一一個走出當地的雞雜品牌。
△圖片來源:網絡
而阿蓬記并不止步于此,據敖剛強介紹,近年來,預制菜產業的發展,也吸引了公司的注意。
因此經過兩年的研究,阿蓬記也推出了兩個系列的預制菜品,一種是半成品,主要針對的是全國各地的雞雜店,另一種是雞雜產品,主要針對的是家庭消費。
當前,這兩類產品已經陸續上市。
4
美食+文旅
黔江雞雜能否走向全國?
作為黔江乃至重慶的一張美食名片,黔江雞雜也在與旅游項目結合,推動黔江雞雜產業的發展。
6月24日,“第三屆中國黔江雞雜美食文化節暨首屆中國黔江雞雜產業發展論壇”將在黔江區濯水古鎮啟幕,活動將以5個月的超長活動時間和數十家正宗黔江雞雜店參與的模式與力度,向世人展示黔江的美食文化和風土人情。
△圖片來源:網絡
據了解,黔江雞雜美食文化節起始于2019年,旨在推動黔江雞雜品牌的發展,打造中國黔江雞雜美食名片,豐富中國黔江印象。
首屆活動的一大亮點就是萬人雞雜宴。據媒體報道,首屆黔江雞雜美食文化節為活動舉辦地濯水景區吸引近10萬游客。
△圖片來源:網絡
王先生認為,黔江雞雜產業想發展成為像沙縣小吃那樣的全國知名品牌,尚有不少的困難需要克服。
比如,從龍頭企業來說,僅有阿蓬記一家走出了黔江,且僅有70多家店,店面數量并不算特別多。
△圖片來源:網絡
而長明雞雜、國慶雞雜、天龍雞雜等幾個老品牌,掌舵人年齡偏大,再加上各種原因,沒有開展連鎖化經營,僅有一兩家店、也沒有搭乘互聯網,開展電商的想法,發展比較慢。
敖剛強則坦言,雞雜,作為一小眾產品,其消費者基礎相對較小,因為,消費者培養需要一個過程。此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黔江雞雜想發展成為一個大產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王先生對雞雜產業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當前,預制菜產業正是風口。而黔江雞雜是標準的預制菜,黔江雞雜如果能夠搭乘預制菜的風口,再加上互聯網電商的推動,一定能走出黔江,走向全國。而且一些在阿克蘇等地創業的黔江人,已經創業成功。有這些人的帶動,再加上,預制菜產業的風口,黔江雞雜,一定能發展起來。”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