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14:32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今天晚間,中國最大的兩家乳企伊利股份(600887)以及在港上市的蒙牛乳業(02319.HK)又雙叒叕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它們的出爐,不但是今天乳業人士一直守候的一道“風景線”,更是外界觀察中國乳制品市場最新發展的重要窗口。
伊利稱產品結構調整
首先,我們來看看伊利上半年的“卷子”:
今年上半年,伊利的營業收入增長超過一成至約333億元(注:營業總收入為334.94億元),凈利潤增長近5%至約33.64億元。該公司認為,收入增長主要是期內銷量增加以及產品結構調整所致。
對于上半年的中國乳制品市場發展,伊利在中報里引述了一些第三方機構的說法:
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線下實體零售渠道,2017年1-6 月,液態類乳品與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3%、9.4%,增幅明顯快于同期水平,其中,便利店的液態類乳品零售額同比增速為 13.2%,增速已明顯快于其他實體店。同期,艾瑞電商監測數據顯示,整體乳品在電商渠道的零售額規模已達8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并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從業務分部看,伊利上半年依然靠液體乳貢獻了其最多的營業收入,該品類的收入接近265億元,而去年同期的數字約為235億元;奶粉及奶制品的收入約為30.38億元,而去年為25.34億元。
對于產品的最新市場表現,伊利今天引用的數據如下:
凱度調研數據顯示,截至 2017年6月16 日累計,公司常溫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為78.5%,比上年度提升了1.3個百分點,產品的市場滲透能力逐年增強。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報告期,公司嬰幼兒配方奶粉在母嬰渠道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 35.9%
對于行業成本今年的分析,伊利今天給出了如下判斷:
當前,因受全球原料乳主產國產量回落和主進口國需求上升的雙重影響,全球原料乳加權收購價格和原料乳粉貿易價格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原料乳生產成本的上升,也影響到國內液態類乳品的進口規模,報告期,國內液態類乳品的進口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8.6%。自 2017 年年初起,國內白糖、紙類包材采購價格因供需關系趨緊而呈現持續上漲態勢。基于以上因素判斷,2017年乳企生產成本壓力大于上年。
盧敏放首次“中考”
下面,再看看蒙牛乳業的情況。
據今天晚間蒙牛發出的中報,上半年其收入約294億元,凈賺11.15億元。一年前,蒙牛的中期收入約是273億元。
和伊利一樣,液態奶也是蒙牛收入的核心支柱。去年上半年,蒙牛液態奶的收入約為237.62億元。今年上半年,該品類的收入為253.72億元,
蒙牛乳業中期業績(2012-2016)
去年9月15日,盧敏放接任蒙牛乳業總裁一職。他在上任9個月時曾經對外表示,自己上任以來做了四大重要工作,包括調整組織架構、增加與奶源協同、優化采購系統、產品創新。他指蒙牛在創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特別是冰淇淋和低溫乳制品,創新產品在公司的產品組合中占比將會越來越多。
盧敏放當時還表示,有信心今年可完成任務,令蒙牛保持高單位數增長。小食代注意到,在這份中報公布前,就有分析師曾針對蒙牛的中期業績表現進行過估算。
匯豐環球研究的分析師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盡管蒙牛乳業的中期業績會受到現代牧業(01117.HK)和雅士利國際(01230.HK)的影響,不過相信市場早已預期。
報告預計,投資者的關注點將放在蒙牛的核心液態奶業務的表現之上,上述分析師預計,蒙牛應該可以如期迎來“強勁扭轉”,同時上調對其目標價至19.4港元。
該行分析師當時預計,蒙牛的核心液態奶在今年上半年可迎來正面因素,液態奶EBIT或可按年增長達25%,主要受惠相關收入增加7%及毛利擴張所帶動。
今天,蒙牛乳業收盤報17.34港元,或上漲1.88%。該股今天曾經創出52周內的新高17.50港元,現市值為679億港元。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