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09:58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不久前,嘉吉中國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共同發布《2023中國煎炸菜品趨勢報告》。據報告,年度熱推菜品中,薯條作為一個西餐經典菜品位居第二,甚至超過了炸雞。由此可見,薯條在我國的受歡迎程度。
冷凍薯條作為薯條的原料,在我國也經歷了從西餐標配到中西兼顧,從進口為主到國產為主,從產能不足到產能過剩的“大變臉”。
冷食傳媒 | 呂翠平
1
渠道:
從西餐標配到中西兼顧,BC端并進
曾經,提到薯條,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和漢堡搭配在一起售賣。但其實,薯條的應用場景早已突破了這種刻板印象。
作為一個賣了十幾年冷凍薯條的老經銷商,唐山雙慶科技有限公司邢經理見證了薯條在中國渠道變化的全過程。
回憶剛開始經營薯條時,邢經理說,當時國內做薯條的工廠并不多,但是,她分析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西餐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人們對于漢堡、薯條的接受度將逐漸提升。再加上伴隨西餐長大的90后、00后成為消費的主體,未來薯條的市場將越來越大。
事實證明,她的判斷是正確的。這十幾年中,她代理的薯條銷量確實越來越高。
不過,也有一些事情的發展出乎了她的預料,比如薯條渠道的變化。
△圖片來源:網絡
薯條早期主要是西餐的標配,但2016年后,薯條在中餐中也找到了“用武之地”,經典菜品“干鍋香辣蝦”就用上了薯條作為配菜。還有毛血旺,通常的做法是用一些性價比高的菜如豆芽、芹菜等作為打底,標準化程度和效率都很低。后來,一些中餐渠道嘗試用冷凍薯條代替,性價比高,效果非常好,這為薯條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服務中餐渠道,雪川食品河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雪川食品”)針對外賣渠道推出了咔滋脆系列,保脆時間長達30分鐘到40分鐘,讓消費者在家拿到外賣薯條的時候仍然口感酥脆;還針對堂食消費場景,推出雪峪劍系列,炸后松脆不變軟,外形出眾,口感飽滿。
中餐渠道的開拓,讓薯條在國內的銷量開始迅猛增長。此外,家庭渠道也正在拉動薯條的銷量。
△圖片來源:網絡
據邢經理介紹,疫情期間人們不得不居家消費,薯條在家庭的銷量開始增加。疫情結束后,家長擔心外面炸薯條用的油不健康也會選擇在家做。而空氣炸鍋等小家電的出現,讓薯條居家烹飪變得非常便捷,因此,薯條在C端的銷量開始上漲。這集中體現在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抖音等為代表的新型電商平臺上。
在多多買菜上,冷食君就見到雪川食品等多個品牌的冷凍薯條正在團購中。
其中,雪川食品的冷凍薯條等產品截止6月4日已經有5.7萬人買過。在評論區,有位復購了3次的用戶評價說:“好吃,孩子們很喜歡,已經是第二次購買了。空氣炸鍋180度15分鐘就可以吃,很方便。”
在抖音上,一家名為暖食廚房的店鋪,勤澤牌子的薯條銷量達到了13.9萬單。
薯條正在通過新型電商平臺走進千家萬戶。
2
生產端:
從進口為主到國產化
已有雪川、凱達等知名品牌
薯條,作為一個舶來品,曾經主要來自進口。據媒體報道,2018年,我國進口冷凍薯條19萬噸,同比增長54%,進口額為2億美元,同比增長41%,占薯制品進口總額的76%。
這既說明我國對于冷凍薯條的需求量在急速增加,也表明我國自產冷凍薯條的缺口巨大。資料顯示,2018年之前,我國冷凍薯條生產線不到10條。
而雪川食品就是這其中之一。
據一位業內人士劉強(化名)介紹,雪川食品成立于2012年,是國內最早做冷凍薯條的企業之一。它早期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2018年轉型成為中方獨資控股的馬鈴薯加工企業。“雪川啟動時,我國薯條市場90%都被國外的品牌占據著,它們或在國內建工廠,或從國外進口在國內分裝。后來,隨著雪川、凱達等民族品牌的崛起,國產薯條的占比開始逐漸提升。雪川還從國外品牌手里搶下了肯德基在多個區域的供給權。”
△圖片來源:網絡
2019年,雪川食品推出的主打中國風的雪峪劍系列,更凸顯了國有品牌在薯條生產上的民族自信。“在薯制品行業中,本土全產業鏈品牌稀少,雪川食品希望打造一個薯業民族品牌。”雪川食品總經理王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達薯業”)也是我國較早涉足冷凍薯條生產的企業之一。
資料顯示,凱達薯業成立于2016年,2017年一期竣工投產,它引進了當時國際最先進的設備,年加工馬鈴薯20萬噸,年產法式薯條10萬噸。凱達薯業二期和三期全部投產后,年加工馬鈴薯可達60萬噸,年存儲鮮薯50萬噸、凍品15萬噸。
△圖片來源:凱達官網
在國內企業不斷加碼薯條加工產業的時候,2020年疫情爆發,薯條的進口受阻,這給國內品牌搶奪市場提供了機遇。
“當時,國內薯條緊缺,只要你能生產出來基本都不愁賣。最瘋狂的時候,經銷商都是拿著錢把車開到工廠門口搶貨。”邢經理這樣形容當時的盛況。
一場疫情改變了國內薯條產業的格局,“前些年是國外的占比8成,現在剛好反過來,國內的占比達到了8成,已經出現了雪川、凱達等多個知名的品牌。”安徽泰德康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飛說。泰德康是一家專門為薯條生產企業提供薯條薯片切割水淀粉回收系統的企業,曾為好麗友、藍威斯頓、雪川等多家公司提供服務,對于國內薯條生產加工企業十分了解。
3
從產能不足到產能過剩
我國薯條產業將進入洗牌期
據王飛介紹,現在國內生產冷凍薯條的企業確實很多,“山東、內蒙古、甘肅等地都分布著不少的冷凍薯條生產企業。”
除了國內的企業外,還有一些國外的品牌也在加碼中國市場。比如,麥肯自1994年進入中國后,2004年就在哈爾濱建了一個工廠,2020年又投資在陜西建了第二個生產基地,且產能挺大。
△圖片來源:網絡
這和劉強了解的情況一致,他認為,國外薯條巨頭在我國建廠是一種必然。“中國市場巨大,疫情之前,由于薯條出口國生產技術成熟且規模化效應明顯,產品價格很有競爭優勢。但是,疫情爆發后,由于出口業務受阻,出口國自己又消化不了那么多產品,導致薯條滯銷,一些農戶就放棄了馬鈴薯種植。疫情結束后,盡管我國進口薯條的業務恢復了,但是物流仍不是那么通暢,再加上出口國產能減少,價格上漲,出口到我國的薯條價格優勢就不明顯了。因此,很多國外的工廠開始在國內建廠。”
與眾多企業加碼薯條產業相對的是,疫情過后,很多人預測的消費反彈并沒有出現,反而是自去年就開始呈現出消費疲軟的態勢,這讓并非生活必需品的薯條行業形勢快速發生了變化,迅速地從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從產能不足進入了產能過剩的狀態。
一方面是不斷增加的產能,一方面是疲軟的消費市場,在劉強看來,這必然會讓行業在未來兩三年內快速地進入洗牌期。
“部分企業可能剛投產就面臨滯銷的情況,為了爭奪市場,他們一定會進行價格戰,然后經過一輪慘烈的洗牌后,可能會有一批跟風進入的企業出局,最后會剩下一到兩家企業頭部品牌。”劉強說。
他同時提到,在國內企業互相卷的時候,國外的企業相對比較理性,它們因為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做支撐,一般不會參與價格戰,即使一時丟了市場也不會太在意,可能會等到國內企業價格戰結束后收購國內企業,繼續角逐中國市場。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