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冷凍食品網:國內唯一服務于冷凍食品全產業(yè)鏈的綜合平臺
2017-12-2814:32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fā)布者:編輯
據MIG梅特國際發(fā)布的《2016年進口牛羊行業(yè)年報》顯示,雖然中國國內牛肉消費占比增長迅猛,但在養(yǎng)殖端,我國帶皮帶毛活牛價格仍舊居高不下,24元/公斤的價格遙遙領先,2016年度這一數據,澳洲則是15.45、美國是20、烏拉圭是11.55,而巴西則低至9.1,最高兩倍以上的價差直接決定了中國肉牛在國際競爭上的先天劣勢。
這背后的原因是復雜的,由于建國時間不長,從牛犢到飼料,再到屠宰和加工,中國肉牛還處于非常分散的階段,1400萬養(yǎng)殖單位中,96%的養(yǎng)殖戶擁有的牛只少于10頭,如此分散的小農養(yǎng)殖決定了飼料等各種成本的高昂。
而在屠宰端,大量非正規(guī)、設備簡陋、工具不全的小型屠宰場,承擔了我國2/3的肉牛屠宰量。這些屠宰場屠宰工藝差,損耗嚴重,簡陋的加工手藝也決定了不能規(guī)模化生產且不易運輸,市場的半徑非常短,更不必說產品標準化問題。
在很多人看來,一句“規(guī)模化和產品標準化不足”,便可以概括中國與國外肉牛之間的差距,由此導致的顯著價差和品質差異,以及中國肉牛在供應上的缺口,都注定了國外牛肉是中國市場的巨大補給。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800多萬噸的消費量,20%都要靠國外補給。據MIG預測,2017年本土牛肉對進口的依賴會愈加嚴重。
正是由于在成本、供給上的諸多問題,才有了開頭的那句發(fā)問。而對此,伊賽集團董事長買銀胖在2016年12月12日的中國牛人年度峰會上,給出了答案。他表示,沒有任何一個或幾個國家可以滿足中國對牛肉的需求,中國5000億的年度牛肉消費總額中,進口牛肉沖擊最大的是凍肉市場,但這僅是500億的盤子,剩余的4500億鮮肉市場靠的還是“中國力量”,所以從需求上來說,養(yǎng)牛是必須的。
“剩下我們要解決的只是成本問題,而這一點,規(guī)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是必由之路。”全產業(yè)鏈下,伊賽肉牛存欄量達到2萬頭,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專賣店利潤可達30%以上,品牌對市場也有較強的號召力。對于中國牛業(yè),雖然起步較晚,但已經在路上,我們要做的,就是多點耐心,多點幫助。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yè)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