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09:54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底真真近日,雙匯集團(簡稱“雙匯”)推出了多種速凍調理新品,包括豬排、雞翅、牛排、雞排、肉串等,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采用了進口原料的牛排。此前,業內一直傳言,雙匯要在牛肉尤其是進口牛肉板塊發力,看來這次是真的來了。
|新動作|
雙匯推牛排新品,引發業內關注
“進口原料,品質之選,輕松烹飪,正反各煎制2-3分鐘。”雙匯新品牛排的包裝袋上標有醒目字體引導消費。這款產品是黑胡椒風味,凈含量130g,名為“極菲牛排”,“極菲”是TM商標品牌。
配料表顯示,這款牛排產品含有大豆蛋白、卡拉膠等食品添加劑,定位可以說是低端產品。按照天貓“雙匯生鮮旗艦店”的價格,6片780g59元,單包9.8元,還有滿減和包郵活動。
因為定位調理品,價格低,雙匯的牛排產品在一些專業做牛排的人看來,是來“搗亂”的。
“雙匯牛排屬于肉制品,跟調理培根、調理烤腸類似,與原切牛排差別較大,從原料選材到烹飪方式、口感,都不是真正的牛排。”某進口牛肉廠家的銷售負責人稱,雙匯這款產品“用的是進口牛肉,并不是牛排的原部位肉”。
在該負責人看來,牛排原料只有四個部位——上腦肉、眼肉、外脊肉、里脊肉。他指出:“中國人理解的牛排跟國外的牛排本質上就不一樣。國內都是拿三四十塊一公斤的后腿部位或者低端前腿部位滾揉、注射鹽水,加卡拉膠、水組合而成,選材較差,水分增加30%,老百姓不好鑒別。在國外,人們不吃調理牛排。”
上海瑞軒食品有限公司一名銷售人員向記者反映:“現在的牛排價格太混亂,顧客已經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牛排了。”
雙匯另一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牛排產品的具體售價,總部還沒給最終通知。畢竟牛排的規格不同,品質也不同。”言下之意,雙匯未來可能會推出更多的牛排類產品。
那么,雙匯此次推牛排新品是玩玩而已,還是將有大動作?
|打前站|
已在澳州收購牛肉工廠和屠宰場
“雙匯在牛肉行業還是替補,推牛排新品相當于是在做產品多元化。如果要做,(雙匯)適合代工,收購也是大勢所趨。”有業內人士猜測,“估計在摸索牛肉行業,為以后的收購攢經驗。”
此前,業內一直傳言雙匯有意進入牛肉行業,并與河南伊賽牛肉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伊賽”)等相關企業有接觸。
2017年12月7日,伊賽駐馬店總代理、駐馬店市眾森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芳與駐馬店雙匯連鎖店總經理梁敏達成合作協議。盡管是局部地區的銷售配合,仍被業內評為具有戰略性的強強聯合。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稱,雙匯和伊賽接觸,可能是股權投資或其他方面的合作。對此,雙匯內部人士確認說,此次的牛排產品并非代加工產品,而是由雙匯漯河工廠生產的。
其實,雙匯“看上”牛肉行業并非空穴來風。
2017年7月16日,闊別14年之久的美國牛肉再次進入中國。在此消息未落實之前路透社曾報道稱,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正在尋求收購美國和歐洲的牛肉及禽肉資產,業務將擴展到牛肉和禽肉加工領域。
而且這并非雙匯進軍牛肉領域的第一站。2014年,雙匯已將澳大利亞維州最大的牛肉加工出口企業Tabro納入麾下。
公開資料顯示,Tabro具有明顯的出口優勢,在維州的兩家屠宰場均有出口資質及清真肉類生產認證,90%的牛肉銷量用于出口,其中一座已擁有面向中國市場出口的認證許可。兩座屠宰場日加工產能1000頭,熱加工和冷藏設備完善。
“食品行業或肉類行業都是原料游戲,原料成本占八成以上。”廈門大象無形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創始人孔德運指出,澳大利亞的牛肉工廠基本都被國人買斷,如今在南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競爭愈演愈烈。因為國內牛肉的質量和數量不穩定,雙匯要進入牛肉行業,首先就需要解決上游養殖屠宰資源的問題。
|優劣勢|
品牌強勢,但符號烙印是把雙刃劍
雙匯此次推出了多款牛肉產品,除了牛排,還有咖喱牛腩等預制菜肴類速凍新品。此前,以速凍面米為主業務的三全食品也推出了牛排系列產品。
對此,北京和君咨詢集團高級咨詢師柳劍華分析,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現今早已過了吃飽的階段,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想“吃好、吃出不同”的消費者開始大量增加,牛排也因此有了龐大的消費基礎。
“無論是價格還是品質、口感,牛排都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這也是中國消費升級的一個體現。”柳劍華分析,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讓許多企業“看上”了牛肉項目。
目前,除了萬洲國際,山東得利斯、上海梅林等豬肉加工企業,也已在國內外布局牛肉產業。“這么多企業進入,說明牛肉產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柳劍華說,雙匯擁有強勢的品牌、渠道、市場和資金優勢,卻不從高端做起,采取大眾價位、低成本策略,無疑也是為了更快地占領市場,盡快謀取第一市場份額,“不過,這樣做對它的品牌也有較大殺傷力”。
從戰略上看,柳劍華認為,先要市場再細分市場,差異化經營各個消費群體,雙匯是有這樣的實力和基礎的。“雙匯可能會生產不同檔次的牛排產品,采取全渠道策略,占領各細分市場。只不過起步階段有所偏重而已。”
“當然,那些只做牛肉產品、走專業化路子的企業也有一定的機會。”柳劍華補充說,“只是在當前的經濟形式下,沒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超前的市場運作,想在一片紅海的肉食行業殺出一條新路,不太容易。”
另一方面,提起雙匯,人們很容易聯想到“火腿腸”“殺豬的”“做豬肉的”……“這就是品牌聯想和品牌認同,各品牌有自己專屬的DNA,很難被模仿或復制。”柳劍華說。
該觀點也得到了孔德運的認同:“想到得利斯就是豬肉圓火腿,想到梅林就聯想到罐頭。符號烙印對于這些企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豬肉大王也盯上了牛肉產業,而且首先從牛排產品入手切入,某種意義上也說明牛排市場潛力巨大,是塊兒大家都看好的“肥肉”。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