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3014:32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
董飛自認是個內向的人,“不善言辭”,是他給自己貼的一個標簽。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卻逼迫自己從市場部轉向銷售部,從幕后走向臺前。正應了那樣一句話,“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 ◆ ◆
工作匯報寫得好,剛入行即獲拔擢
自2003年進入速凍食品行業,董飛已經在這個行業中工作了12年。
盡管從業時間不短,董飛的職業經歷卻很簡單,僅服務過三全、中鶴和目前供職的雛鷹三家公司。從中不難看出,這是一個踏實做事的人。
董飛進入速凍食品行業接觸的第一個企業就是三全食品,第一個崗位是市場專員。
僅僅一個月后,其時還是速凍食品行業“門外漢”的董飛,被調到了策劃部。“據說是因為我寫的工作匯報比較有條理,領導覺得做市場專員可惜了。”現在提起這件事,董飛還顯得有點不好意思。
當時,隨著思念食品等眾多中小廠家的崛起,三全逐漸感受到了來自市場的壓力。為了更好地應對,三全決定從產品細分的角度出發,做一款專門給穆斯林食用的清真水餃。董飛也被分配到了這個項目小組中。
董飛跟著項目組來到了穆斯林聚居的西北地區,開始著手這款以牛羊肉為餡料的清真水餃的開發工作。
為了獲得穆斯林消費者的認可,三全在寧夏建廠,專門生產清真水餃,保證專線生產。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三全的清真水餃生產出來后,因為生產、物流、銷售等多個方面的原因,該系列產品最終失敗了。
在清真食品上栽的這個跟頭,讓新入行的董飛明白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產品研發不能脫離市場需求而存在的道理。而對于市場需求的重視,為其后來成功推出雞湯餛飩產品奠定了基礎。
清真產品失利后,董飛接到了一個新的任務——為即將上市的狀元水餃做顧客調研。
有了清真產品設計定位上的教訓,董飛沉下心來,與調研團隊一起做訪談、設計問卷、盯現場執行、討論并撰寫調研報告……
雖然辛苦,收獲也是很大的。通過收集回來的調研信息,董飛掌握了最詳實而有效的資料,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產品,能接受什么樣的價位、什么樣的口味等,都有了扎實的了解。
也正是這樣扎實的基本功,讓狀元系列自2004年誕生,一直賣到了現在,并逐漸成長為三全系列產品中,生命力最長久、銷量與利潤都相當可觀的產品之一。
顧客調研也成了董飛成長的起點,之后的面點、餛飩、湯圓、米飯等領域的品牌滿意度監測,他都有參與,并多次擔任調研項目的負責人。董飛戲稱,自己曾一度成為“消費者在三全公司的代言人”。
真正讓董飛引起領導注意的是2005年做的雞湯餛飩項目。在針對餛飩的調研中,他發現餛飩對于顧客是“喝的”,湯對餛飩非常重要,于是他設計了“雞湯餛飩”。這次他不僅親自參與產品開發,反復品嘗確認產品,更制訂了詳盡的推廣方案,對推廣城市逐個拜訪宣導,跟蹤推廣進度和效果。最終在蘭州的一次銷售會議上,用一次精彩的推廣報告打動了公司各級領導和銷售團隊,為一個當時的小品類爭取到了全國推廣的機會。
之后,董飛一發而不可收拾,又有了更多的“發現”:
在粽子調研中,發現顧客對粽子的需求是“糯”,于是有了更糯的長粽——龍舟粽;
在面點調研中,發現兒童是面點的主力消費群體,于是有了畫著笑臉的包子、饅頭;
……
◆ ◆ ◆
只做好產品,不一定能打開市場
伴隨著參與項目的增多,董飛也從管小品類的產品經理,做到了產品群經理。這時,董飛感覺需要變一變了。“通過三全,我接觸到了速凍食品行業。在三全,從一個市場專員一步步走到產品群經理的位置,我非常感謝三全給了我這樣的機會和平臺。但是我也明白,在這個公司,我已經很難有大的發展了。”
2010年,董飛正式離開三全,當年進入了河南中鶴現代農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鶴”)。
董飛回憶,就在中鶴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完成時,負責生產的老總卻突然離職了,這讓中鶴速凍水餃項目陷入了困境。與幾位負責人商量后,董飛正式挑起了速凍水餃生產的重任。“我之前一直做的都是市場部的工作,對于生產的具體操作過程,并不是很熟悉。因此,這等于是我再次從零開始熟悉業務。”這一次,一個現代化的工廠在麥地里拔地而起。
雖說對于生產不是內行,但董飛對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和市場機會卻是把握得駕輕就熟。于是,速凍食品行業內第一家專業做素餡水餃的企業誕生了。
“三全推出過一款韭菜雞蛋的素餡水餃,口感很不錯,銷量也可以,但是由于制作難度較大,當時也僅有一個單品,并沒有形成規模。而且,隨著人們健康理念的提升,對于素食的追求應該會越來越盛行。這就是中鶴的機會。”在董飛的引領下,中鶴既抓到了機遇,也抓到了行業痛點。
“產品在推出后,不論是產品定位,還是產品口感,都受到了市場的一致好評。”董飛現在提到中鶴素餡水餃,還是會贊不絕口。然而,遺憾的是,這款產品的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董飛分析,這是市場機制的問題。任何人投資建廠都是希望可以盈利的,但是一個新品牌要想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就必然需要一個市場培育期。如果能熬過這個培育期,就可能會活下來,否則,即使距離成功一步之遙,也難免死掉。
在他看來,中鶴最大的問題,在于后續的市場開拓工作沒能很好地完成,產品鋪貨跟不上。這種情況下,即使做廣告,效果也非常有限。在中鶴的失利是很讓人遺憾的,這也成了董飛心中不可言說的痛。
◆ ◆ ◆
刨根問底,親赴市場一線“探路”
一款各方交口稱贊的好產品卻遭遇滑鐵盧,這讓董飛再次反思:到底什么樣的產品能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帶著這一問題,董飛離開中鶴,來到了雛鷹農牧集團。
同時,他也離開了自己最擅長的幕后工作,轉向了臺前,從事銷售工作。“在中鶴我失敗了,這并不可怕,但是我要弄明白為什么會失敗,這就需要到市場一線進行實踐,去親自探索一款好產品如何才能在市場上獲得最終的成功。”
在這一理念支撐下,董飛作為雛鷹農牧集團鄭州商貿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除了督促公司做出最好的產品外,還經常奔走在銷售的第一線,親自跟客戶談合作,講解產品優勢與銷售政策,儼然就是一個普通的銷售經理。
并且,從某些方面來說,董飛可能還不如一個普通的銷售經理。董飛性格內向,其實并不善于跟人打交道,更不要說精通中國傳統的“酒桌文化”了。
他跟客戶談生意時,很少說閑話,往往是單刀直入,開門見山。通常的套路都是:我有這么一個產品,產品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價位是多少、適合哪些渠道、相關政策有哪些……系統介紹完畢后,直接就問,您看看適不適合賣,能賣,咱們就合作,不能賣,我也不強求。很有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意味。
卻正是這種誠懇而客觀的態度,贏得了很多經銷商的認可。“我自己都想,是不是合作伙伴們見慣了其他銷售員比較圓滑的做事方式,偶爾見到個我這樣的覺得新鮮,所以才給我一個機會試試。”董飛笑說。
從市場專員到文案策劃,從小品類經理到產品群經理,從生產廠長再到銷售,董飛的職業生涯始終在動態的變化之中。就是在這不斷的變化中,董飛不斷地雕塑著自我,成就著更好的自己。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