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雛鷹農牧”)發布《2016年度業績快報》,2016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0.14億元,同比增長66.17%,營業利潤7.81億元,同比增長1418.36%,形勢喜人。
而就在此前不久,全球知名商業雜志《福布斯》公布“2017中國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雛鷹農牧總裁李花榜上有名。
從高級國學講師,到上市公司總裁,李花背后到底有什么樣的傳奇故事,今天,冷凍食品傳媒記者就帶您近距離了解這位美女總裁。
2017-12-2814:32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2月24日,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雛鷹農牧”)發布《2016年度業績快報》,2016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0.14億元,同比增長66.17%,營業利潤7.81億元,同比增長1418.36%,形勢喜人。
而就在此前不久,全球知名商業雜志《福布斯》公布“2017中國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雛鷹農牧總裁李花榜上有名。
從高級國學講師,到上市公司總裁,李花背后到底有什么樣的傳奇故事,今天,冷凍食品傳媒記者就帶您近距離了解這位美女總裁。
01
被三句話“忽悠”到養豬場的高級講師
進入雛鷹農牧前,李花在我國唯一一所只為董事長、總經理開放的全國游學的國學研修書院——華商書院擔任高級講師,主講國學。
現在,天天忙得腳不沾地的李花回憶起當時的生活,用了“閑適”一詞。然而這種悠閑的生活被一個學生的到來打亂。
他就是2007級學生侯建芳。當時,侯建芳擔任班長一職,卻常因公司事務請假。有一天,他從鄭州飛到深圳找到李花,李花還以為他要請假,剛要拒絕,就聽到了這樣一句話:“李老師,我觀察您很久了,您就是我一直想找的人才。您來公司幫我吧!”聽到這話,李花愣住了:“我這邊的工作輕輕松松,為什么要去一個前途未卜的養殖企業呢?”
侯建芳給出了自己的理由:“李老師,如果你繼續在這里待下去,可能會桃李滿天下,但卻很難獲得巨大的成就感。來吧,來跟我一起干吧!我的企業決定籌備上市,正需要像您這樣的管理人才,在那里您不僅可以獲得成就感,還能造福一方百姓。”侯建芳抑制不住激動之情拍著大腿說。
李花被侯建芳這番激情澎湃的說辭打動了。一是震憾于他誓將一家養殖企業運作上市的雄心壯志;二是她被侯建芳帶動農民致富的真誠所打動;三是侯建芳的熱情喚醒了她心中的激情。2008年,她離開生活了20多年的深圳,孤身來到雛鷹農牧所在地,河南省新鄭市薛店鎮,開始為關系民生、造福萬家的事業打拼。
從南方到北方,從城市到農村,生活和工作環境的變化帶給李花不小的心理沖擊。
當時的情景,她仍記憶深刻,“還沒有現在的辦公樓,只有北門處的一個小平房,地面也沒有硬化都是黃土,春天起風時,滿院子都是飛舞的黃沙……”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讓李花更想不到的是北方的冬天會那么冷,“我在一個月內,連著感冒了兩次”。當時,正是雛鷹農牧上市的關鍵期,為了不耽誤工作,李花掛完吊針,就堅持著直接去開會。由于感冒太重,她一度連話都說不出,只能以筆代口,為公司發展出謀劃策。
條件艱苦,再加上李花女性的身份,很多人都猜測她能在這里呆多久。出乎意料的是,這個看上去嬌滴滴的姑娘,卻在雛鷹農牧一干就是九年,她見證了企業上市的光輝時刻,親歷了2014年的生豬低潮期,還帶領雛鷹農牧運用現代化營銷方式,走出了一條獨具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
2007年,侯建芳進入華商書院修習企業現代管理方法,沒想到,最后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挖走了一名高級講師,這件事直到現在都被傳為美談。
02
上市,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入職雛鷹農牧后,李花擔任常務副總經理一職,雖然名義上是副總,但她卻已經全面接管了公司的管理事務。
用李花的話說,剛入職時她在公司的處境就屬于“外來的和尚”,很多人等著看她如何“念經”呢。
和很多喜歡“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領導不同,李花上任后,選擇了一種更為緩和的方式介入公司管理,也就是她口中的“潤物細無聲”。“生豬養殖畢竟是一個傳統行業,而我作為從學校里出來的管理者,雖然以前在其他行業從事過管理工作,但跨度非常大,所以來到雛鷹農牧后,我先做的事情不是管理,而是學習。”她說道。
當時,她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堅持每天下場區檢查工作,查看新場建設進度、老場生產情況等,平穩地度過了過渡期。
2010年9月15日雛鷹農牧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親歷這一里程碑事件的李花現在回憶起這件事,顯得仍然激動,“我記得敲過鐘后,公司十幾個高管一起抱頭痛哭。人們只看到我們上市的結果,卻不知道我們經歷的艱辛”。
雛鷹農牧上市后,成了名副其實的“養豬第一股”,但李花卻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上市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后面的路還長著呢!”
事實也確實如此。上市后,雛鷹農牧開始在三門峽、吉林、內蒙古等地廣建養殖基地,發展速度大大加快,以至于當時有人評價說,侯建芳就跟換了個人一樣,李花卻笑說:“只有我們這些一直跟著侯董的人才明白,這并非他貪功冒進,而是長久以來的目標和夢想。”
03
管理,溝通和寬容很重要
作為一個從國學講堂來到雛鷹農牧的人,李花認為自己的一大優勢在于溝通。這種溝通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與公司內部員工的溝通,二是與養殖戶的溝通。
由于李花以空降人員的身份來到雛鷹農牧,且一來就身居高位,這難免給一些人造成心理落差,形成不滿情緒。再加上她的工作就是要利用現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導企業,多少會損害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難免遭受一些非議。
李花對這些都淡然給予理解,“人是喜歡安于現狀的動物,因為熟悉的環境會給人安全感。當熟悉的環境被強行改變時,就會有不滿情緒”。
她認為,對于員工的這種負面情緒,就是要通過溝通的方式,讓他們發泄出來,同時將事情講清楚,讓他們明白其中利害關系,這樣自然就能解決問題。
“一個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每個人都說他好,除非他OVER了。”因此,李花對這些議論看得很淡。“平時,也會有人來給我說悄悄話,說某某人又說了我的壞話。我會說好,這個事情我知道了,但到此為止,你不要再告訴別人,我也不會把這話傳出去,這些話永遠不要再提。”她說道。
李花認為,寬容和溝通一樣,也是一個好領導的必修課。“其實企業就相當于一個道場,我們都是在其中修行。要心平氣和廣結善緣,才能有福報。”
對于處于弱勢地位的養殖農戶,李花更是秉承這兩個原則。
很多養殖企業由于沒處理好與農戶的關系,都遭遇過被農戶圍堵門口的情況。李花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一味地逃避或者強硬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可能會激化矛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跟農戶溝通,了解他們的訴求,然后再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農民還是非常淳樸的,他們采取一些過激的行為,往往是由于沒有合理的申訴渠道造成的,而且他們確實不容易。因此,跟他們溝通問題,一定要真誠,尊重他們,取得他們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04
打造全產業鏈,減輕豬周期影響
據李花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生豬出欄量約7億頭,但我國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溫氏僅占2.5%。她預測,未來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共同滿足國人對豬肉食品的需求。
也正是由于國人對豬肉食品的巨大需求,在李花看來,雙匯等企業從國外進口豬肉,并不能對國內豬肉市場造成太大沖擊,“7億頭豬,按照每頭200斤,出肉率75%計算,數字仍很龐大,相比來說進口肉的量實在微不足道”。
此外她認為,在品種上,進口豬和國產豬存在一定區別,國內消費者對洋豬肉的接受度也有待驗證,這也進一步減弱了進口肉對國內市場的影響,決定了我國豬肉供給將還是主要依靠國內。但是,李花表示,在擴大規模的同時,雛鷹農牧會更注重質量方面的提升。
“很多豬肉養殖企業走的都是粗放經營的路子,我們則打算對豬肉養殖加工行業進行精耕細作,使企業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李花這樣闡述公司戰略。
近年來,雛鷹農牧除了傳統的養殖外,一方面開設雛牧香生態肉專賣店,不斷在終端發力,樹立公司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餐飲渠道上還與沙縣小吃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在原料供應、產品研發、基地建設、互聯網平臺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在李花看來,這些都是雛鷹農牧對養殖行業進行精耕細作的方式之一。
她表示,雛鷹農牧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個養豬行業的全產業鏈模式,來更好地抵御豬周期的影響。“很多人看到我們去年的年報非常好看,但他們不知道前兩年尤其是2014年,我們的日子很慘淡。慶幸的是,我們堅持了下來。據我所知,2014年很多養豬企業都經營不下去了。”李花講道。
而也正是因為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豬周期的慘淡經營,雛鷹農牧才堅定了做全產業鏈的決心。“豬周期的問題,不是一個企業的力量就可以解決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可能減輕它給企業帶來的傷害。現在我們的全產業鏈已基本貫通,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調節經營。當生豬價格低時,選擇屠宰儲存凍肉,生豬價格高時再進行銷售。”李花解釋說。
05
人可以缺席,愛和陪伴不可以
在李花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張匾額,上面寫著“孝行天下”四個大字。這樣的匾額掛在一個上市公司總裁的辦公室里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但這卻是李花要帶給企業的文化之一——儒家“孝道”。
她和老公結婚24年,一直與婆婆同住,卻從來沒出現過婆媳問題。“儒家講‘修己達人’,意思是一個人要通過自己的品德修行,達到影響別人的目的。我覺得一個人,要是自己的品性達到讓別人舒服的境界,別人也會讓你很舒服。”
和家人分居兩地,最讓李花牽掛的是年僅13歲的女兒。工作繁忙,她每月只能抽出兩到三天的時間回去陪女兒,但這并不影響女兒和她親近,“我們就像親姐妹一樣,她有了什么小秘密都愿意跟我說”。提到女兒,李花難掩幸福之色。
李花說,很多女性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時,容易忽視對家庭的經營,進而導致婚姻不幸,這是很讓人唏噓的。她認為,生活和工作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不應該顧此失彼。
“和企業一樣,家庭也是一個道場,一個人在家庭中也是修道參禪。人可以缺席,但是愛和陪伴不可以。”李花說。
《冷凍食品》雜志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