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10:08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疫情助推之下,團餐行業邁入高速發展階段。“新人”入局不斷,“老營家”創新求變,團餐產業加速升級,供應鏈、智慧化、品牌化成為行業熱詞。
面對競爭愈演愈烈的市場環境,團餐企業如何抓住行業熱門發展趨勢、打造自身優勢突出重圍?
日前,廣東省團餐配送行業協會秘書長陳翔先生接受了專訪,分享他對團餐行業未來發展的經驗與思考。
1
團餐仍是朝陽行業,細分領域賽道前景廣闊
在陳翔看來,團餐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仍是遠遠未到天花板的朝陽行業,從近幾年的增長數據就可以明顯感受到。
“就廣東省2020年的表現來說,即使在疫情常態化的外部環境下,大部分團餐企業基本沒出現利潤下降的情況,甚至80%以上的企業還取得了20%-30%的營收增長,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多為學校、交通供餐單位,但這些企業業績下半年也基本回溫。”
他表示,和餐飲行業的其他業態相比,團餐行業基本上抵擋了疫情帶來的負面沖擊,相反,疫情推動全民健康意識的進步反促企業轉型升級,更有利于團餐行業的長期發展。
△圖片來源:網絡
“疫情之后的團餐行業出現井噴之勢,特別是社餐團餐、料理包、無接觸售餐等細分領域,傳統的單位學校供餐市場仍處于緩慢發展狀態。”
陳翔指出,團餐雖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行業紅利期大不如前,跑馬圈地不可取,深耕細作才是長遠之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后端供應、前端技術、品牌宣傳等細分領域發力,并取得了預期的成效,如千喜鶴、中膳、蒸燴煮等。
2
標準化是行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陳翔表示,團餐的本質是在1小時或者更短時間內內解決上千人甚至上萬人同時就餐的問題,所以不論團餐企業選擇哪種細分領域發展、朝哪個方向轉型,標準化都是必要條件,沒有標準化,企業在大規模發展中就難以形成優勢。
國外團餐標準化程度較高,有數據顯示歐美日韓國家的團餐行業可達95%以上。有著6.7億剛需受眾的國內團餐市場標準化程度還比較低,未來朝著該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
“在現階段的國內團餐行業,雖有龍頭企業引領,但整體還是呈現出“小、散、弱”的現狀。”陳翔認為,產品品質不一、食品營養安全不足、管理不規范、集中度低等問題仍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標準化可以解決這些緊急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他認為,標準化是團餐企業在經營中應遵守的基本標準,具體可體現在管理和出品兩大端口。前者是軟件的系統支持,后者是硬件的保障。
以標準化為條件,企業產品、內部管理、設備、智慧化的經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后端供應鏈管理中,將食材前處理步驟、形狀、規格標準化,可以確保食材初次處理后的出成率保持穩定,大程度節約成本;在終端消費時,調味、烹飪標準化可以保證產品口感,另外,標準化可以提高企業前后端口的協作效率,實現效益最大化。
3
人才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標準化是長期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人才緊缺是當下和未來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陳翔說道,專業人才缺乏是困擾行業多年的難題,有團餐企業嘗試與專業的學校聯合進行人才培養、也有企業自己培養,效果都不盡人意。
據山東團餐協會2019年的行業報告顯示,參與協會調研的33家團餐企業,人員規模在15117人,平均每家是458人,其中包括管理人員的14%,大專以上學歷9.7%,技師和高級技師7.27%,中高級營養師才1.27%,缺乏高技術高級技術人才以及專業管理人員,中高級營養師配備不足。
△圖片來源:網絡
“團餐行業對人才的專業性、實操性需求較強,但目前我國大中專、職業院校沒有設置專門課程,社會從業者對于團餐領域認知傳統,認為沒有發展空間,企業不肯花費成本培育人才,這些問題就導致了用工難的問題。”陳翔認為,團餐企業不應對人才市場叫苦連天,而是更多的去關注人才的真正渴求,例如打造職位、薪資梯隊,讓人才看到未來和希望;在行業不斷變革的當下,不吝嗇培育成本,用知識賦能人才。
另外,在他看來,越來越多的第三方培訓機構入局,為提高行業人才比例提供了可能性,對于團餐未來的發展奠定了有利基礎。
陳翔表示,團餐產業發展進入高速發展期,但還遠未到成熟期,很多企業還在摸索前進,廣東省團餐配送行業協會作為服務團餐發展的非盈利性社會組織,多年來在整合資源、提供前沿動態、培訓專業人才等領域為行業做出貢獻,未來將繼續為行業提供更多便捷性、專業性信息,協同團餐企業良性發展。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展會詳情)↓↓↓
更多相關展會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凍食品傳媒(ldspcm)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