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糯米粉供應商,李山(化名)已經與速凍食品生產企業合作多年,和行業內多家企業都是“老朋友”。在他看來,去年一年原料不斷上漲,很多企業的日子都相當艱難。
而對于2017年,他認為,可能會有調整,但是很難有大的改觀。
2017-12-2814:32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
作為一家糯米粉供應商,李山(化名)已經與速凍食品生產企業合作多年,和行業內多家企業都是“老朋友”。在他看來,去年一年原料不斷上漲,很多企業的日子都相當艱難。
而對于2017年,他認為,可能會有調整,但是很難有大的改觀。
01
糯米粉價格上漲原因
提到2016年,李山認為,必然避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各種原料的不斷上漲。作為一個給速凍食品行業供應了多年原料的商人,李山表示,為了維護和客戶之間良好的關系,在自己能力范圍內,他的公司已經盡可能地消化了部分原料上漲的壓力。
“如果說原來是3%的利潤,現在已經降到了1%;如果原來是1%,現在已經降到了0.5%。利潤在步步壓縮。”李山說。
據李山介紹,由于很多客戶都不止從一家購進原料,對于各家原料供應商的情況都非常了解,因此,在知道李山的公司主動壓縮利潤空間,消化部分漲價壓力后,很多客戶已經表示了理解和認可。“在這種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原料供應企業更應該和速凍食品生產企業互相體諒,攜手共渡難關。”
2016年,多種原料價位保持了高位運行,那么2017年這種情況會不會發生改變?
李山認為,要回答這一問題,需要先了解這一輪糯米粉價格上漲的原因。
他分析,首要原因在于,長期以來,我國的糯米粉對于進口依賴度頗高,而進口又受到國家進口政策和人民幣匯率等多方面影響,當國家收緊進口政策或者人民幣貶值的時候,我國糯米粉價格就會出現上漲行情。
長期依賴進口導致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國內糯稻的種植面積得不到有效擴大,國產糯米供應始終有一個很大的缺口存在。而且糯稻在我國的種植通常是一年一季,就算行業中出現了2016年這樣的上漲行情,種植面積也不能及時擴大,還需要等到明年,但到明年,糯米價格會是一個什么行情,卻又不好預測了。
第二個原因在于,糯米本身是一個小品種,種植面積有限。如果在收獲季節遭遇災情,收成欠佳,也可能會引起價格的波動。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糯米欠收的年份,會有一些大企業大量收購糯米來囤貨,導致市場上糯米供應量進一步減少,推動價格上漲。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李山預測,2017年,如果我國糯稻種植面積擴大,糯米粉價格可能會有部分回調,但是由于長期依賴進口導致市場缺口太大,種植面積的擴張一時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2017年糯米粉價格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小幅回調,仍保持高位運行”。
02
2016年,凍品行業產能過剩了
2017年的原料價位仍將維持高位運行,是不是意味著速凍食品生產企業的苦日子仍將繼續?
在李山看來,很可能是這樣。
根據一般的市場經濟規律,當產品的生產成本比如原料、人工上漲時,終端售價也應相應提升。但是,速凍食品行業卻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各種原料和費用都在漲,企業的終端售價卻不變。
李山分析,這和速凍食品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有關,因為供大于求,所以企業都不敢輕易漲價。
他預計,2016年這種“怪”形勢是第一次出現,很多企業都還在咬牙堅持,但是,到2017年,一些資金實力不夠雄厚、之前利潤已經變薄的小微企業可能就堅持不下去了。
小微企業在2016年還能堅持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企業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大企業暫時沒有能力開展大范圍、大規模的“圈地運動”,這給小企業留了生存空間。
“以行業老大三全為例。因為它是一家上市公司,很多信息都是公開披露的,因而非常容易找到。前一段時間,我看三全過去兩年的年報發現,它毛利率非常高,在30%以上。但是,它的凈利潤卻很低,純利潤只有幾百萬元,其中20%都花費在了廣告和渠道建設上。另外,它還在2015年嘗試了三全鮮食項目,這是一項前期投入巨大,效果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看出來的項目。也因此,三全2015年的報表非常不理想。”李山推測,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三全才將更多精力放在自身修煉上,而無暇進一步進行渠道下沉,擠占小企業生存空間。
另一方面,2014年是很多中小企業感覺日子最難過的一年。為什么呢?因為三全、思念兩家企業為了搶奪更多市場,都在進行渠道下沉,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場規模宏大的價格戰。而當時的價格戰主要體現在中低端產品上,簡裝湯圓原來賣5元的,那時候只賣3.9元,價格比很多中小廠家的還低,這讓很多中小企業都感覺過不下去了。
與大企業微薄的利潤相比,小企業的日子盡管艱難,暫時也可以維持。“沒有品牌做支撐,產品的終端售價相對較低些,但它們沒有廣告和渠道建設等方面的巨額投入,盡管艱難,也還能支撐。這最終造就了2016年速凍食品行業大小企業齊抱怨,卻沒有一家企業敢率先漲價的怪象。”李山說。
03
速凍米面行業在漸進中洗牌
三全收購龍鳳后,速凍米面制品行業的格局已經基本確定。但是最近兩三年,在中小企業中,卻變數不斷。
一向被稱為“餛飩王”的蘇州市蘇阿姨食品有限公司和老牌速凍企業河南云鶴食品有限公司易主,在速凍面點行業頗有名氣的阿布拉關門,業內還盛傳河南笑臉食品有限公司將與新鄉樂華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生產……可以說,速凍食品行業在看似平靜的水流下,仍是波濤洶涌。
提到這種情況,李山認為,這說明我國速凍米面行業的品牌集中度仍在進一步提升。
他以同屬快消品的啤酒行業為例進行了類比:“現在國內的啤酒市場上,就剩下了金星、青島等幾大品牌,原來像奧克之類的知名品牌已經不見蹤影。這就是品牌集中度不斷提升的結果。”
盡管同樣要經歷品牌集中化的過程,但是李山認為,兩者在速度方面有明顯不同,這與速凍食品行業暫時沒有外來資本巨頭推動有關。
他介紹,啤酒行業品牌集中度的提升是在狂風驟雨中快速完成的,因為有一些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攜資進入,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實現了啤酒業的快速洗牌,一些實力不強的企業被擠出市場,形成了現在的格局。
而我國的速凍米面行業品牌集中的過程,將在和風細雨中進行。因為背后沒有資本運作,這個過程主要依靠行業中幾大品牌進行渠道下沉,侵蝕中小企業的市場來完成。
就像2014年那樣,三全、思念兩家企業為搶奪市場,大打價格戰,各自從中小企業手中搶占了部分市場,從而提升了行業品牌集中度。但是,這種“肉搏”的行為并不具有可持續性,兩家企業廝殺一年后,就回歸了正常的營銷手法。
當前速凍食品行業出現的大企業日子不好過、小企業也能勉強度日的局面,就是行業品牌集中進程處于僵持階段的表現。
李山預測,經過2016年一年的僵持,2017年對于所有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關卡。“2017年,如果消費市場沒有出現明顯的回暖,那么2016年苦苦支撐的小微企業就會思考是否要繼續生產下去。如果部分小微企業停產,行業產能過剩的狀態將會得以緩和;2016年食品生產企業遭遇的‘原料上漲而終端售價卻不漲’的情況,可能會出現緩解;一些品牌議價能力強的企業,可能會根據生產壓力大小,適當調整價格。”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