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16:32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日前,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對近期熱潮迭起的互聯網巨頭企業的 “社區團購”提出質疑。
近期,“社區團購”成為互聯網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互聯網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賣菜幾乎成了互聯網的又一個風口。阿里、京東、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大家熟悉的補貼擴張模式又要來了。
這個時候,人民日報出來叫板,說巨頭不僅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還要承擔起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一定程度代表了官方的態度。
那么,互聯網賣菜到底行不行?為何巨頭入局,而人民日報要叫板呢?我們來看一下。
順理成章的社區團購
關于互聯網賣菜的事情,其實不是新鮮事情。早在10多年前,PC互聯網興起的時候,就有很多商家試驗過這個市場。
但是,高昂的運輸成本,稀少的用戶,沒有把這個事情做起來。
而2020年,在疫情期間出現的社區團購蔬菜肉類,讓這個市場的價值重新被評估。
與十多年前不同的是,當年人們用PC上網,如今人人有了智能手機,有了微信群,有了支付寶微信這種支付方式。物流更是比十多年前便捷很多。
以前難以解決的成本用戶問題,現在都容易解決了。
以社區為單位,把菜肉從批發領域直接對接到居民,減少中間環節,是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
相比傳統的高價值生鮮,社區團購可以提供更大眾化的產品。
相比市場菜販,社區團購可以減去市場攤位的租賃費用。其實,這種模式,與批發市場菜販直接給飯店送菜是一樣的,只是把社區當成了一個大飯店而已,物流成為完全可控。
已經有了電商、用戶、物流的互聯網巨頭,做社區團購輕而易舉,所以這個風口就起來了。
潛在的壟斷前景
上一輪O2O已經是幾年以前的,大家已經熟悉了互聯網公司的玩法。
互聯網巨頭進入一個傳統行業,先利用各種補貼低價快速擴張,用虧本的辦法,把各種小競爭者擠出市場,形成獨家或者幾家壟斷。
經過一個時期,這幾家壟斷基本完成了,新生的資本再入場的門檻被大大提高,這個時候互聯網巨頭,就逐漸取消補貼,提升價格。
等到互聯網巨頭用巨大的份額完成上市之后,有盈利壓力了,價格就再度提升,開始收割利潤。而此時,各種小競爭者早就被擠出市場。后來者因為門檻太高無法入場,事實的壟斷就形成了。
不過,以前的互聯網巨頭,收割的往往是新生市場,譬如共享單車是一個以前沒有的市場,外賣叫餐以前是一個不太大的市場。這種市場形成,是制造就業機會和社會財富,只要不出問題,監管者是鼓勵創新的。
而社區團購沒有那么簡單。互聯網巨頭入場的結果,是替代掉從批發市場到街頭的小商販。
這里,就有一個就業替代的問題,一個司機跑一趟就可以完成一棟樓的送貨。跑一天,就能覆蓋若干個社區。而這些社區以前是養活一條街幾十個菜販肉販的。
這種就業替代的影響不可小覷,而且一條街幾十個菜販肉販背后還有一個市場的租賃收入,這同樣是一種替代。
這個影響就大了,互聯網公司掙走全國千萬小販的錢,這些小販的就業就成為監管者的問題。
所以,監管者對這種潛在的壟斷并不支持。
人民日報的叫板
人民日報說,下沉社區終端,將線上流量與線下供應鏈整合,加大優惠補貼力度,用價格優勢換流量,用戶下單就能等菜上門……在“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發力,或許又是一個互聯網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改變生活的精彩故事。
但是如果我們的互聯網巨頭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能夠運用數字化技術探索未知、拓展人類知識疆土,再與超大規模市場結合,將會產生巨大的科技創新勢能。依靠硬核科技,讓企業站上價值鏈頂端,讓國家競爭力、自主性更強,讓人類的知識邊界更大,不是更“香”嗎?
這是一種深度的思考,互聯網公司要搶著掙菜販的錢,是比較容易的。但是一直在這種低端領域擴張,對國家來說,只是換個口袋,小碗的肉到了大碗里面,對國家總體來說幫助不大。
國家更希望,互聯網企業利用實力,去研發核心科技,創造價值,占領產業高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百度是搜索賺錢,百度去做人工智能,政府是歡迎的,大力扶持;阿里做芯片,國家也是歡迎的,京東有數字科技,利用大數據提升城市管理,政府同樣是歡迎的。
不要去搶小商販的飯碗,去高端產業提升中國的競爭力,這是監管層希望看到的。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