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709:31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新京報快訊
近日國產虹鱒魚“入籍”三文魚一事引發廣泛爭議,有消費者擔憂生食淡水虹鱒魚有感染寄生蟲風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今日(9月6日)在官網發布“水產品相關問題回復”稱,近期對國產虹鱒和進口三文魚進行抽樣監測,均未發現寄生蟲。
日前,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發布《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讓虹鱒魚成為三文魚的一員,引發消費者質疑,有消費者擔憂生食淡水養殖的國產虹鱒魚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國家衛健委在回復中提到,2018年6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湖南、廣東、青海三省組織開展了相關水產品中寄生蟲應急監測,根據文獻報道和輿情信息,針對淡水養殖中常見寄生蟲和我國人群寄生蟲病的感染情況,開展了華支睪吸蟲囊蚴、東方次睪吸蟲囊蚴和顎口線蟲三期幼蟲監測。
監測樣品共92份,其中國產虹鱒63份和進口三文魚29份,分別采樣于養殖環節(50份)、流通環節(20份)和餐飲環節(22份),采樣地點兼顧農村和城市。此次監測結果顯示,所有樣品均未檢出上述三種寄生蟲。
回復還提到,根據我國食源性疾病檢測網的信息,2012年~2017年我國食源性疾病事件監測網共接到由寄生蟲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5起,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省。病因食品主要為福壽螺和生豬肉,寄生蟲為廣州管圓線蟲和旋毛蟲。
國家衛健委在回復中說,經查閱有關資料,團體標準中對生食三文魚提出的兩點要求中的冷凍要求,與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發布的《水產品危害及控制指南》相關規定類似。
即:在零下20℃或更低的環境溫度下放置和儲存7天(總時間);在零下35℃或更低的環境溫度下冷凍直至堅固并在零下35℃或更低的環境溫度下儲存15小時;在零下35℃以及更低的環境中進行冷凍直到堅固并在零下20℃或更低的環境下儲存24小時,均足以殺死寄生蟲。但這些條件可能不適合冷凍體型過大的魚類,如厚度大于6英寸。
國家衛健委同時提醒,對于即食生食動物性水產制品,一定要確保食材符合相關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同時需要在清潔的場所、使用潔凈的設備進行加工,并盡快食用,保證飲食安全。
預防寄生蟲感染的最有效途徑為切斷其傳播途徑,要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食品安全五大要點,盡量食用熟食,且要燒熟煮透,徹底殺滅寄生蟲,降低感染的風險。加熱不僅能殺死寄生蟲,也能有效殺滅致病性微生物。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