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11:37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站上風口,豬都能飛上天”,成為了2019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的真實寫照。
受2018年非洲豬瘟影響,2019年中國豬企們經歷了從大范圍虧損、扭虧為盈到與上年同期實現數倍增長的局面,豐厚的利潤,帶動了上市豬企為代表的一眾生豬養殖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跑馬圈地養豬擴產動作。
不同的養殖模式各有利弊和風險,在國家一系列豬肉保障供應和促進生豬產能恢復政策下,2020年將成為養豬企業抵御疫情風險、實現產能變現和提升行業地位的關鍵一年。
1
牧原股份市值領跑
行業梯度間隔拉開明顯
根據萬得數據顯示,2019年A股29家豬肉概念股總市值累計增長了約3783.48億元,其中牧原股份總市值增長約1320.04億元居首位。在福布斯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富豪榜中,牧原股份創始人秦英林家族,憑借1173.8億元身家成為大食品行業首富,也是唯一排名進入前十的食品類企業家,超過了很多房地產企業家。
截至2020年1月2日,牧原股份以1985億元總市值領跑A股養豬概念板塊,溫氏股份、雙匯發展、新希望、正邦科技緊隨其后,總市值分別達到1823億元、1005億元、879億元、408億元。數據的直觀對比可見,市值排名前十的養豬概念股之間梯度拉開得非常明顯,早先“溫牧正天”的頭部四大天王格局已經重新洗牌,新希望成為新晉頭部養豬大戶,天邦股份則以154億元的總市值與前幾家企業拉開了較大距離。
從盈利情況來看,2019年前三季度,29家上市豬企中,22家凈利實現同比增長,僅有2家虧損。與2018年14家凈利同比下滑、4家陷入虧損的狀況已經大不同。其中溫氏股份領跑行業,雙匯發展緊隨其后。
自去年11月起,豬肉價格開始出現逐步下滑,但多位業內人士仍一致認為,2020年將是絕大部分養豬上市公司養豬利潤水平有史以來最高的年份。分析師馮永輝預計,2020年自繁自養模式下生豬單頭利潤較2019年有八九成的可能性至少會增長50%以上,單頭利潤翻倍增長的可能性也在五成以上。
2
行業擴產高峰
機遇風險并存
啟信寶數據顯示,2019年A股29家生豬行業上市公司一共新增了562家參控股企業,其中大部分參控股企業是為完善生豬養殖的產業鏈設立,絕大部分養豬上市公司去年都響應國家恢復生豬產能的要求,掀起了投資、擴大生豬養殖規模的熱潮。
△圖片來源:網絡
據不完全統計,溫氏股份去年在擴大生豬養殖方面的(增資、參控股)投入已近40億元;牧原股份(參控股、建設新養殖項目)方面宣布的資金投入則超過120億元;新希望(發債、并購、建設養新養殖項目等)方面宣布的投資更高,總計已超過200億元;連原本主營房地產業務的康達爾都拋出了約130億元的養豬投資計劃。
與此同時,一些上市豬企面臨著高負債率的擴張風險。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29家A股養豬企業中,康達爾、傲農生物等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已經超過70%,康達爾資產負債率達76.39%。
非洲豬瘟持續一年多的時間里,對大量中小規模養殖戶和企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其中不少被迫退出行業。與此同時形成的行業空白和缺口,給了規模化的養豬企業特別是頭部上市公司市場擴張機會,雖然疫情帶來的復養風險依然存在,但擁有充足資金鏈的企業就擁有更多的試錯機會,去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馮永輝對媒體表示,經過一年的擴張和爭奪,未來留給養豬企業試錯的空間已經不大,特別是對單一采用公司+農戶模式和專業養育肥豬模式的企業來說,高負債擴張養殖的風險尤其大。
目前中國養豬行業最常見的模式包括自繁自養、公司+農戶、專業養育肥豬三種,其中自繁自養模式是恢復能力最快、抗風險能力最強的,但同時作為養殖的重資產模式,對資金、管理方面的考驗也最大;公司+農戶的運營方式則相對輕一些,在疫情控制較好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快速擴張;專業養育肥豬的模式則覆蓋了大部分中小養殖戶,屬于養殖風險最高的一類。
“養豬行業的持續性投入太大,上市龍頭豬企里,目前完全采用自繁自養模式發展到千萬頭養殖規模的只有牧原股份,其他采用自繁自養模式的上市豬企如羅牛山等,養殖規模都還在百萬頭級別。”馮永輝稱,溫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頭部企業都是結合了多種養殖模式,而專業養育肥豬的企業里目前還沒有上市公司。
從近期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及隨后提出的加大對中小養殖場戶的幫扶帶動等一系列政策來看,在上一輪防控疫情過程中積累了良好生物防控經驗的頭部養殖大公司,2020年將成為技術、管理上幫扶帶動中小養殖場戶和整合行業提升集中度的主要力量。
3
生豬出欄量先抑后揚
二、三季度將迎來出欄高峰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19年11月全國生豬存欄環比增長2%,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漲4%,這是自2018年4月份以來首次出現雙增。
隨著政府出臺多項措施調控豬肉價格,對生豬繁育養殖環節實施了加大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完善種豬場、規模豬場臨時貸款貼息、加大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力度、提高生豬保險保額、支持實施生豬良種補貼和強化省級財政統籌力度等措施,下半年以來,占據生豬養殖市場70%的中小養殖戶復產成功率在逐步提升。
大部分上市豬企一方面在大力恢復產能并加速擴產的同時,三季度以來這些公司均加大了留種力度,尤其是龍頭企業都在千方百計鞏固和發展種豬資源,為接下來更穩定的增長、更激烈的競爭打基礎。而多家上市公司實施的“養大豬”策略推遲了生豬出欄時間,加上受非洲豬瘟疫情沖擊帶來的損失,導致了大部分企業2019年實際出欄量與早前的預期將存在較大差距。
☉ 溫氏股份2019年多次下調了生豬出欄目標,9月份給出的年度預計出欄量是2000萬頭以上(早前的目標是2700萬頭),該公司9月種豬存欄也回升至140萬頭左右。
☉ 牧原股份去年1~11月累計銷量為942.6萬頭,預計全年出欄量區間為1000~1100萬頭(早前的目標是1300~1500萬頭),能繁母豬數量去年底預計可達到130萬頭以上,意味著出生仔豬數量將達3000萬頭以上。
△圖片來源:網絡
☉ 正邦科技全年生豬出欄量目標從早前的650~800萬頭下調至550~600萬頭,預計2019年底母豬存欄能達到120萬頭左右,其中能繁母豬約50萬頭,后備母豬約70萬頭。
☉ 新希望此前稱完成2019年350萬頭的目標完全沒有問題,可完成年底30萬頭種種豬存欄的保底目標,其中約三分之二為能繁母豬,該公司或將成為唯一一個完成年度出欄目標的頭部上市豬企。
馮永輝表示,2020年是生豬產業相關政策落實和非洲豬瘟疫情控制的關鍵一年,國家對生豬產能恢復非常重視并制定了明確的階段目標,第一年能否達成預期目標就非常關鍵,雖然產能恢復進展困難重重,但復產成功的比例在逐步提升,這是一個好的趨勢。
“對養豬企業來說,2020年也是上市豬企拉開距離非常關鍵的一年,2019年絕大部分企業都做了恢復、擴充產能的布局,最大可能地擴大種豬存欄量,就是為了2020年能大規模地釋放產能,生豬出欄量的高峰期預計會在今年的二、三季度到來。”
來源:第一財經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