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616:30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轉自海鮮指南)
自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凍品批發市場共經歷了6個發展階段,即自發萌芽階段、快速發展階段、盲目發展階段、規范發展階段、質的提升階段、集團化發展階段。新冠疫情之后,中國傳統凍品批發市場路在何方?
經過30年的發展演變,農產品批發市場由最初的“以零帶批”已逐步發展為“批發為主”的營運模式。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擁有農產品批發市場近5000家,其中億元以上市場占34%,覆蓋國內80%以上人群,占據農產品流通份額80%以上。
“當然,在如此龐大的交易量下,凍品批發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日益凸顯。”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常務副會長、濟南維爾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增鑫提到,“目前凍品批發市場上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常務副會長、濟南維爾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增鑫
1. 交易秩序混亂
由于批發市場占地面積廣、交易規模大、人員流動多,導致市場管理難度高,環境臟亂,交通擁堵等問題,且多年來沒有太大改善。
2. 市場監管不嚴
相比較于零售行業現代化管理的日益完善,農批市場管理水平沒有隨規模擴張而顯著提高。農產品標準化、全程冷鏈、可追溯等理念的落地仍有大量工作待完善。
3. 區域布局缺乏整體規劃
我國凍品批發市場大部分是隨城市發展自然形成,缺乏整體規劃布局,影響了產品配送效率。隨著城市圈不斷擴大,市場從建設時的“地處郊區”變成了寸土寸金的“中心地段”,極易造成交通擁堵。
4. 經濟效益見效慢
市場作為經濟主體,首先考慮的是生存與收益問題,其投資主體多是企業,市場的投資、運營、管理、盈虧等各環節均由企業自主承擔。對于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且資金又無法快速提高市場運營收益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信息化體系建設等方面就顯得發展滯后。
5. 冷庫設置設備老化
傳統冷庫建設模式多為集中性大冷庫,以大宗商品的存儲為主,無法滿足現有渠道。尤其是電商環境下,生鮮品牌商對倉儲管理多元化需求,進而致使倉庫整體利用率低下。冷庫作為生鮮流通環節的核心環節,對生鮮產品庫內管理經驗方面的稀缺,成為未來面對的強大挑戰。
2020年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凍品批發行業屢遭重創,但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趨穩,餐飲業逐漸復蘇,凍品批發市場也迎來了“小陽春”。對于凍品批發市場未來發展王增鑫表示,“功能性、公益性、信息化是凍品批發市場發展的主旋律”。
1. 批發市場仍是中國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中國城市農產品消費的70%—80%仍是通過批發市場流通的,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批發市場的“集貨”功能和“散貨”功能仍將不可替代。隨著電商的迅速發展,流通份額會不斷降低,同時疫情也加速了市場的零批分離。
2. 批發市場的公益性方向將更加明晰。
農產品批發市場承擔著解決“賣難”、穩定產銷、保證供應等重要的公益功能。
3. 批發市場將實現線上、線下協調發展。
“互聯網 + 農批市場”新模式將成為未來農批市場發展的主要模式。
首先,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規?;芾?,市場內部注重數據采集、信息發布、智能支付、溯源管理、電商應用等功能,加速與電商平臺合作,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其次,建立農產品追溯體系,將系統進行深入整合,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將肉、菜、水產、水果等行業納入農批市場全面管理,對市場商戶采購進貨、食品檢測、交易明細、銷售終端等方面數據進行存儲,打造健全的市場多環節信息數據庫。
最后,善于運用技術手段,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關聯消費特點等,深入分析消費者購物偏好,精準找到擴大消費群體的營銷點,發展相關產品體系,擴大消費群體,促進“互聯網+農批市場”模式發展。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