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914:22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趙瑩瑩7月15日,一批次光明牌大白雪牛奶雪糕被曝菌落總數超標。后經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核實,原因是存儲該產品的冰柜制冷系統發生了故障。
由于冰柜不夠“冰”,而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發生,不止光明一家。近日,網紅雙黃蛋雪糕因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檢測不合格被強制下架,也是因此“中槍”。
那么,冷凍冷藏食品由于冷鏈斷裂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究竟該由誰負責呢?廠家還是零售商?
?冷食傳媒記者 | 趙瑩瑩
1
| 調查 |
零售終端凍品溫度都達標嗎?
消費者買水餃、湯圓、丸子等速凍食品,最怕遇上解凍后再速凍、口感不佳甚至變質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罪魁禍首,大多是銷售環節的儲存溫度不到位。
為一探究竟,記者特走訪了鄭州市幾家凍品終端店。
第一站:文化路某菜店
這類店中,凍品常被作為搭配品類,品種不多,以消費頻次較高的湯圓、水餃、火鍋丸子為主。
在店內,記者看到一個老舊冰柜,內部還結了厚厚的一層霜。可能由于到達時正趕上買菜高峰期,冰柜一直被開開關關,導致內部溫度有點高——手伸進去只有涼涼的感覺,明顯與-18℃的溫感差距很大。
第二站:連鎖便利店
存放凍品的冷柜被放在角落,里面滿滿當當地放著湯圓、水餃、面點、牛羊肉卷……冷柜內同樣結了厚厚的霜,有的產品還帶有冰渣。
由于冷柜沒有顯示溫度,只能把手伸進去感知,結果是——稍感涼爽,凍感不強,但比菜店情況稍好。
第三站:大型商超
規模大一點的超市,會不會好點呢?
記者來到家樂福北三環店,發現貯存速凍水餃的冰柜顯示溫度為-19.4℃,在另一貯存面點的冰柜,顯示溫度為-21.3℃。
從超市冷藏冷凍設備溫檢記錄表中也可以看出,最低溫度為-21℃,最高溫度在-15℃,兩者溫差達6℃。
就走訪市場的結果來看,速凍食品銷售環節的溫度不達標,已不單單是某一家終端店的問題。
2
| 質疑 |
冰柜不夠“冰”
凍品質量出問題誰負責?
在凍品行業,由于冰柜不夠“冰”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屢見不鮮,而且不只是冰淇淋,其他品類也頻頻“中招”。
前幾年,狗不理豬肉包因抽檢的產品菌落總數超標登上“黑名單”,據企業回應:問題就出在流通環節。
而且,通過上面的幾起案例可以發現,每次終端產品出問題,廠家首當其沖被問責,損失是最大的。輕則產品被下架,重則成了難以抹掉的“污點”,影響品牌發展。
但事實上,一款產品從出廠到達消費者手中,中間經過了運輸、儲存、銷售等諸多環節,我們不能就此蓋棺定論,把責任歸到廠家身上。大多情況下,卻是因為一些商家為了多省幾度電,不顧冷凍冷藏食品的儲存要求,才使不合格產品的幾率大大增加。
好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經出手了,上個月發布的《冷藏冷凍食品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稱:
冷藏冷凍食品銷售者未按要求配備與銷售品種相適應的冷藏冷凍庫、冷藏冷凍車或冷藏冷凍設施、設備,或使用過程中溫度和環境等不符合相關要求的,由縣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當然,對于速凍食品來說,并不是銷售環節達到標準就可以放心,其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過程中,對溫度都有著嚴格要求,整個過程必須保持在-18℃。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