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614:32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前言
十八年,一棵小樹苗可以長成參天大樹;十八年,一個哇哇大哭的孩童可以長成一個健碩的小伙子;十八年,很多人和事都會改變……然而,對于山東濟寧金鄉的經銷商汪時建來說,他用十八年的時間就干了一件事,開拓了金鄉的速凍食品市場。
從當初的只有他一個做速凍,到現在有二十多個經銷商分割市場,還不斷有新人進入;從最初的只有一個門店,到現在擁有二十多個分店,汪時建見證了金鄉速凍食品市場從無競爭到競爭激烈的整個過程,也親身經歷了當地消費者從抗拒到離不開速凍食品的整個過程。
作為一個在鄉鎮市場耕耘多年的經銷商,汪時建是如何開拓農村市場的,又有那些經驗和教訓值得借鑒?
產品:輕品牌,重價位
操作了多年農村市場的汪時建在實際操作發現,與城市消費不同,農村消費者對產品的品牌意識很淡薄,反而是更關注產品的口感和價位。
為豐富產品結構,目前汪時建代理的產品中,既有一線品牌,也有二三線,甚至更小企業生產的產品,但是,從產品銷量來說,在城市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的一線品牌在鄉鎮市場上賣不過小品牌。
他分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一線品牌賣的是全國市場,在產品口感上考慮的全國大多數消費者的口味,但從滿足某一具體區域消費者的需求來說,并不比小品牌有優勢。反而是一些中小企業和區域性企業,由于目標群體相對比較明確,產品口感更容易滿足某一特定區域的消費者需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海鮮水餃。三全思念等大企業可能也會做海鮮水餃,但是和一些沿海區域專業做海鮮水餃的企業相比,銷量并不大。”
其次,由于廣告投入和品牌形象建設以及其他多方面原因,和負擔較輕的小企業相比,一線品牌的產品價位較高,而農村消費者又對價格極為敏感,因此從價位的角度考慮,一線品牌也不占優勢。目前,有些一線品牌在縣鄉市場上處于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一方面渠道下沉是大勢所趨,縣鄉市場不得不做,另一方面銷量不大,投入產出不成正比。于是,呈現出這樣一個怪圈:為了上量,就做活動,搞特價,廠家和經銷商都不賺錢,一旦不做活動,銷量立刻下降,不得已又開始做活動,從而讓本應偶爾為之的促銷活動,反而成了一種常態,整個模式呈現出一種病態的形勢。
但是,就連這種病態的銷量增長也極為有限。在縣鄉市場上,大型超市畢竟還是少數,更多是零售型的小賣鋪,這些終端是很少甚至從不做促銷活動的,這進一步削弱了一線品牌的影響力。
在以上認識的基礎上,汪時建認為,要操作好農村市場,必須得挑選口感好、價格公道的產品。
以一家小企業為例,這家企業位于河南一個縣里,名氣不大,產品的肉含量也不是很高,但是調味做的非常好,價位也便宜,消費者購買一次后,感覺這么便宜還能買到口感不錯的產品,就會覺得很值,從而形成重復購買。“消費者并不是真的要買多么便宜的產品,而是要買感覺占了便宜的產品,也就是好吃不貴的產品,這也是這個品牌的水餃銷量好的原因。”汪時建這樣總結縣鄉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渠道:主動下沉,掌控終端
1997年,汪時建在當地實驗中學旁邊開金鄉第一個冷凍食品批發部的時候,不曾想到18年后,他能做成當地最大的經銷商,更不曾想到,他每天都要與二十多個先后進入速凍食品行業的對手競爭市場。
汪時建表示,和剛開始做速凍食品的那幾年相比,現在縣鄉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我剛開始做的時候,不論是生產廠家和經銷商都比較少,但是現在大家都擠破了頭往鄉鎮市場做。”最近幾年,每年都有新人進入經銷商陣營,但也每年都有人退出,在新舊人的交替中,汪時建則是始終屹立不倒的那一個。
這和汪時建不斷鞏固陣地,進行渠道下沉,掌控終端有重要關系。據了解,自2010年開始,鑒于農村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汪汪時建經過考察后最終確定的方式是開分店。他比較后認為,和其他方式相比,開分店有獨特的優勢,產品由總店統一配送,這意味著公司一旦有新產品,可以實現在所有店面的快速鋪貨,有利于公司政策的及時落實,產品的推廣力度也會更有力而到位。
汪時建堅持采用這種方式其實還有一個難言之隱。隨著進入縣鄉市場的企業和經銷商越來越多,市場秩序則越來越混亂,無底線的價格戰和惡性的竄貨讓他身心俱疲。他堅持采用分店模式,除了看好其優勢外,也是想借助自己的力量,在下轄的范圍內建立一個相對有序的發展環境,促進當地速凍食品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終端在我手里,我定游戲規則,產品質量不能太差,價格得合理,禁止竄貨,這樣既保護了廠家的利益,也保護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利益,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個人中得有9個知道實中冷食。”
據了解,目前的23個分店采用的是直營與加盟相結合的模式,主要承擔當地批發和零售業務。鑒于鄉鎮市場銷售網點零星分布的特點,每個門店的輻射范圍較為有限,主要是周邊一公里范圍內的客戶。“輻射范圍小,物流成本低,而且服務半徑小,針對性強,有利于及時配貨和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做好服務工作,有利于增加與客戶的黏性,減少客戶流失的幾率。”
趨勢:順應潮流,引導升級
汪時建最早是從冷飲起家的,后來又引入了海鮮、燒烤串類、火鍋料丸子、速凍米面制品等多個品類,“和速凍相關的產品,我幾乎都有。”
談到產品結構不斷完善的過程,汪時建表示更多地是出于順應消費者消費結構變化而為。
“冷飲是一個不分階層的產品,不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夏天都想吃個涼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只是消費能力不同罷了。所以,我最早是從幾毛錢的冷飲開始做的,后來,隨著農村消費能力的提升,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都會買點海鮮吃個新鮮,我就逐漸加入了冷凍海鮮,比如凍魚,凍蝦等。后來,城市中吃燒烤,吃火鍋的習慣流入農村,我就又在原產品的基礎上,增加了燒烤類和火鍋料等產品,銷售情況都很不錯。”
除了消費者飲食結構的變化外,分店和二批商的客戶也是汪時建不斷完善產品結構的動力之一。“總店是負責給分店配貨的,如果分店需要某產品,總店卻沒有,分店就可能會找其他人配貨。萬一找的這個廠家質量不是那么好,那么影響的最終還是我們實中冷食的牌子,不利于我們公司的長遠發展。因此我們會不時地跟分店和二批商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根據實際條件,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
除了調整產品結構外,汪時建做的更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在他的引導下,實中冷食不斷地引導著農村的產品進行升級換代。
“最早的時候,縣鄉的消費能力都是很低的,賣的水餃都是兩塊多錢一袋的,但是,現在,這種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目前,三塊多到四塊錢一袋的產品,是農村消費的主體,我們正引導消費者向五塊錢一袋的產品邁進。”汪時建稱,在引導消費者消費升級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告訴消費者,這個產品為什么貴,讓他們覺得貴的值得,另外,還得不斷進行試吃活動,讓消費者“耳聽為實,眼見為實,口試也為實”,只有這樣,消費者才能真正接受,并有持續購買的欲望。
不過引導消費升級是一個持續培養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要具備長期培養的心理準備。
“五塊錢一斤的水餃在農村還能賣的動,我相信全國也找不出幾個這樣的市場,這就是我們不斷引導消費升級的結果。”汪時建對于這一結果頗為自豪。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